loader

投資產業 建設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

Foto

我擔任過政委,其任務艱钜的程度令我毛骨悚然。尤其年金困難程度不可想像,我不認為溝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有無辦法讓年金在有殘值時破產,如此年金改革委員的角色是幫忙,而不是從嘴巴挖肉的人。

關於長照議題,長期在思考如何讓台灣變成更進步國家,重點不在投資城市,而是在農村跟二、三級城市,像宜蘭、台東、花蓮或是屏東,當政府精準投資時就可以翻轉。

農村基礎建設不足 為選票浪費資源

跟先進國家比起來,落後的地方是農村,農村長期基礎建設不足,政府補貼不是救農村,而是為了選票,這是錯誤投資,不改善需求而是浪費資源。除了基礎建設外,應投資產業面,建設「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新農村是整個空間;新農業是年輕人可以回到農村,而對於農村老年人社群要以各種方法提供協助;新農民就是年輕人務農沒有障礙,包括農保、租地問題,有些老農不願將地出租,因為怕重蹈三七五減租經驗,目前配套機制都不足。

我從來不冀望政府長照系統,很多經濟狀況好的人不會仰賴政府長照,所以能夠讓長照商業化,這是務實想法。高齡化趨勢帶來的產業結構轉型必須啟動,發展具人性化、便利性、體貼性、以及安全性的產品或服務,應用資通訊技術,結合民間社團及產業界,社福機構、社會互助區域作資源配套,建構完善的服務網絡。於產業轉型中,醫療服務與生技技術的提升,新市場潛力可觀。

活絡商業體糸 下放權限地方

總而言之,一個是商業體系進駐;二是互助系統,這在農村更明顯,最後是政策落實。中央政府非常認真地建立政策,或試圖建立一套標準交給地方政府落實,但常出大問題,因無法到基層監督,地方政府為了政策誘因而落實,但落實欠佳。儘管我們認真擬定中央政策,到基層仍千瘡百孔。以我在環保署看到的經驗,減碳政策前期單子像報稅單一樣多,還有營建署的城鄉新風貌,資料準備認真程度超乎想像,但真正的政策目地通通落空。

我認為要大膽放權地方政府,至於縮放之間可以訂定原則。地方政府本該有自己想法,政策無法一體適用。我們要容忍基本精神與各地差異,透過地方執行後再行回報修正,遠好於寫出一本可以容納所有地方的完美政策。如何放權,如何讓我們制度鬆散,如何讓民間各種能量進入,這樣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