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讓資源投對地方 體現前瞻價值

Foto

國發會估算台灣經濟成長將有3%,意味著台灣動員所有國內人力及設備拚經濟成長,才能達標。不過,2017、2018預估只有2%左右的平庸成長率。因此,前行政院長林全任內提出三項政策:一、寬鬆貨幣政策,二、財政政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三、產業及經貿政策:5+2產業創新及新南向計畫;期盼能振興經濟成長,值得肯定,但成效仍待檢視。

在基層勞動力不足且無相關配套措施之下,前瞻計畫可能無法帶動總體產業效益,即便是從計畫中能看到的效益,卻也只是流於數據,不易具體反映在經濟成長上。同時,政府並無詳細考量成本效益面的分析,也未考量不同產業類別需要的不同人力屬性,民眾不易有太大的正面感受。

前瞻基礎建設的著眼點不該只在硬體基礎建設上,應兼顧軟體基礎建設發展,甚至勞動市場、產品市場的鬆綁、資金的籌措及數位包容力等也都可視為基礎建設的範疇內。台灣有能力進行這些方面發展,但卻受限規模小、區域性影響,難以帶動更高格局的發展。

現階段建設應強化私人夥伴關係與創業精神,同時連結美國的創新源頭,讓台灣在跨國供應鏈透過合作關係提振經濟成長,這是台灣的優勢,也是未來值得發展的方向。

5+2產業創新計畫有促進產業升級的強大企圖心,但缺乏聚焦且較多資源分配於前瞻基礎建設上,造成整體產業資金配置失衡。欲實現前瞻計畫的價值,就要真正投入資源、將資源投到對的地方。台灣在數位經濟時代,仍有優勢,但應聚焦、整合資源,進行上中下游價值鏈的連結,並把錢放在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