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捷運是萬靈丹 還是興奮劑?

Foto

行政院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端出逾4,200億的軌道建設預算大餅,突然間全台搶做捷運城市。幾乎各地方首長都親上火線參加公聽會,或是訴求資源長期分配不均造成城鄉發展失衡,或是結盟鄰近縣市,強調擴大區域經濟規劃的效益。當然,也有如柯P市長這樣的少數聲音,提醒大家「捷運是迷思」。

但是雙北首長和網民對其他地方建設的反對論調,總是很容易被視為「天龍國人」言論,在地人也可以很輕易的以「你不住這裡,不了解居民的需求」加以反擊。

說真的,我也不完全認同以「自償率」做為重大建設興建與否的唯一標準,因為數字和金流所呈現的成績,常常只是效益的其中一個面向而已。我也絕對同意便利的交通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有莫大助益,即使只是多一條路或多一座橋,只要能有人因此縮短了往來兩地的移動時間,應該都是好事。令我不能理解的是,無論是六都或其他縣市,面臨的交通瓶頸應該各有不同;有些是市中心的交通太過繁忙有待紓解,有些是聯絡外地的幹道不足,有些是主要商業活動區域的可及性急需提升,甚至可能有些地方是物流的需要更大於人流。既然病症各不相同,怎麼可能全都是靠捷運才能整治呢?

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在2008年間擔任交通部長的時候,核定了台中捷運興建計劃,他同時也宣告「台灣將不再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出了台北的大眾運輸系統最多只能朝向中運量、輕軌,或BRT,因為「連公車(運量)都跑不出來,有什麼資格談軌道運輸?」

當然,人去政息,昨是今非,現在的行政院忘記一位前朝官員的談話完全不足為奇。但出身技術官僚的毛治國,論述其實確有所本。他從親身參與北捷、高捷、高鐵規劃的過程中,一次次看到政府犯錯,這些錯包括對運量預估過度樂觀、對地方和中央可能造成的財政負擔置若罔聞,還有缺乏全面性的都市發展計畫,以致路網開發和土地開發無法確實接軌,讓政府和民間的投資兩頭落空。

在爭食前瞻基建軌道建設預算之前,希望這次每位地方父母官能先想清楚,捷運究竟是經濟和交通的萬靈丹,抑或是用來刺激施政滿意度的興奮劑?或至少,別再犯了以前政府曾經犯過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