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安倍所推動的經濟維新,主要以日圓貶值和通膨策略限縮國內消費,從而能有廉價出口和債務負擔的減少,來帶動長期投資和企業活化;自然的,提升消費稅與改善就業彈性,包括法令鬆綁和廣招外來的勞動力,即構成了安倍三箭的完整配套。至於原本是被高度期待的財政擴張,以及口惠性質居多的救濟金和工時減少,則逐漸在人間蒸發;一如預料般的,民間消費支出仍持續減少。
反觀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則有著無與倫比的經濟優勢,可以靠全球發債與美元交易功能,於金融海嘯後繼續扮演龍頭地位。迥異於安倍首相的孤注一擲,於大選期間川普總統即打著「美國優先」的訴求,輕易囊括中西部和工業州選票;其後,再藉著遣返移民、減稅利多和取消歐式健保等的偉大想像,讓投機性資金回流到華爾街。
在劃世紀的習、川鴻門宴上,眼看著客隨主便和不克久留的託詞,讓陸方輕易避走於險灘逆境之間;而川普亟欲有作為的美中貿易和國債問題,卻因著北韓的核武風爆,再次被延擱。不過在這兩強互動的24小時內,川普的百日維新,悉數完成:其一,大法官提名人葛薩奇獲得國會確認,保守派取得釋憲裁量時的關鍵一票;再則,以阿薩德總統踩到化武紅線的論據,對敘利亞發動飛彈攻擊,高調展現其統帥權;最終,則是藉著中、美峰會的場域,讓家族當政和指標渡假村的金碧輝煌,於世人眼前一一呈現。
美國保守派的傳統信念與政策主張,就是回歸市場和保有小政府;究其實,川普是政治素人,為了鞏固其執政地位與影響力,還得要靠他有能力轉嫁國債負擔、擴大企業獲利和開闢新財源,譬如對往來貿易國家收取入場券和保護費。眼前的中國大陸,雖然暫時擺脫匯率操縱的叫罵聲;但川普旋即回防到美國優先的調性,於邀集鋼鐵業者聚會時,一起喊出「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響亮口號。
川普即興式的作法之一是要啟動國安調查,以探討鋼鐵進口之於美國社會的危害;唯其如此的恫嚇,也才能反撲專業官僚的節制力道,以及徹底翻轉建制派的長久利基。揆諸過往,早在80年代初期,美國鋼鐵業即因為兩次石油危機之後的消費緊縮,而裁撤約及三分之一的總產能。到了2002年間小布希總統任內,開始對進口鋼鐵課徵30%的反傾銷稅;嗣後一路做檢討卻只是持續提高,於2016年5月間,部分產品項的反傾銷稅率,已經超過200%上。
毫無疑問,因而帶動美國境內鋼價大漲,是必然的;而NAFTA自貿協議下的加拿大與墨西哥,則成了最大受益者。加碼後的反傾銷稅,並未改變在工業州的失業增加;至於晚近美國的鋼鐵總產量,則約略持平。傳統製造的就業人數減少,一方面,反映人力投入在生產過程的重要性下降;再則,晚近美國鋼鐵出口量,也減少一半。換言之,鋼鐵生產在最近三年來的減產,幾乎就在反映美國出口數量的減少;即使在鋼鐵業重鎮的賓州,境內就業也無可避免的持續下滑。
誠然,再工業化已是先進國家的普遍共識,靠得是先進製程和永續性的研發投資。但川普的政策作為,則側重於資源管控和限縮對法定權益的保障,包括:廢棄多邊架構、終止自貿協定、妖魔化第四權和國際難民的人道接納;而其所採行的口給說辭,則堅持不犧牲勞工機會,以及營造出在地製造的新商機。
全球生產配置的調整與新型態貿易保護,於焉成形,勢將改變新興國家所曾有的競爭優勢;擅長搶單和外包生產的台灣廠商,首當其衝。無論新南向政策或傳聞中的台、美談判,都只能緩解台商所面臨的經營挑戰。川普總統的政策目標很明確;只是其立論背後的事實扭曲和潛在衝擊,不免令人扼腕三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