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為何台灣難以發展平台經濟?

Foto

近日在台上映的「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是一部令不愛看運動電影的觀眾也會有興趣走進戲院觀影的一部電影。電影結尾時,冠軍女兒奪得大英國協運動會55公斤組女子摔角冠軍,上台領獎時奏起了印度國歌,遭小人陷害、反鎖在儲藏室內的教練父親雖未能在現場目睹那一個神聖的時刻,但旋律響起時,父親受感於多年夢想成真而老淚縱橫的那一幕,令人動容!這一部2016年印度電影改編自印度摔角選手瑪哈維亞的傳奇故事,因經濟現實而放棄藉由摔角運動而讓積弱的印度揚眉吐氣的夢想。一次機緣下,他發現兩個女兒吉塔和芭比塔的摔角天分,獨排眾議地嚴格訓練她們,歷經多年的訓練及四處征戰,長女吉塔華麗轉身成為國家冠軍,卻在最後一哩路上逐漸迷失自我,一連串的國際比賽挫敗後,最終實現了父親的夢想。這一部勵志電影傳遞了許多訊息,也成為當前產業經濟的明鏡。

 另,兩則近期網絡轉傳的訊息,透露出令人不安的數位轉型訊號。其一,共享汽車正式落戶上海、深圳、北京、南寧四個城市,嶄新的共享汽車服務平台,押金只要999元,收費標準是每公里1元(人民幣)加上每分鐘0.1元,試算行駛了10公里,用時35分鐘,費用總計13.5元(行駛公里+行駛的時間)。對應新模式的導入,計程車會不會又罷工幾天?但有用嗎?預估滴滴也可能歇菜(中國大陸北方用語,就是完蛋了)!大平台的漣漪優勢將所有的小平台均沒入,非關努力與能力,模式創新將跨平台地從四面八方而來,在想都沒有想到的情境中將弱勢淘汰!中國大陸的共享汽車服務能否從想到、做到、而賺到,形成可持續的經濟模式,仍待時間考驗,但在早就已非共享經濟(卻又總是被引為典範)的Uber與Airbnb之外,欣見共享經濟模式的蓬勃興起。台灣其實不需妄自菲薄,UBike就是成功的共享經濟,但受限台灣規模不足,系統輸出力有未逮之下,對台灣產業轉型與經濟貢獻仍須加油!

 其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下的超現金聯盟(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發佈了一份報告《中國社交和電子商務平台和中國數位支付生態的成長》(Social Networks,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the Growth of Digital Payment Ecosystems in China),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普及率最高,明顯領先於世界各國。這份由環境發展署出版的研究報告對於電子支付平台的發展賦予了道德高度,這兩家公司的成功經驗整理歸納後,將可供全球各國政府政策和商業生態吸取經驗並加以推廣,作為永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以電子支付為基礎的平台創新,結合永續議題,本應緊扣循環經濟、發展為產業轉型的王道,也適合台灣這樣規模不大的經濟體,作為試煉的開發場域,但心中的疑惑是台灣的具體提案與落實何在?

 這些訊息都與中國大陸的平台經濟發展有關,隱憂自何而來?諷刺的是兩岸都尊崇的國父認為中國人是一盤散沙,難成大事,這句話經過100年後似乎還是適用描繪任何不團結的文化結構。在中國大陸被利己的經濟動機加上科技的解決方案,將互聯網+發展為國際典範,不知會不會令國父有不知今夕何夕之嘆。跨海比較,一盤散沙之諭若套用在欠缺認同文化的台灣社會現況,令人擔心台灣如何脫胎換骨成為平台經濟的參與者?搭建平台講究的是環環相扣、點點相連,但在台灣的撕裂結構中,若不逐一檢視建構平台的5W1H要因,振衰起敝地解決問題,令人憂心台灣是否會再度錯過產業數位轉型的機會。

 台灣產業在二戰後崛起,產業經濟在1990年代攀登頂峰,之後在中國大陸的崛起與環境的巨變中,在策略選擇的一再失誤中,頓時失去持續推升產業發展的方向與動能。最近行政院端出的前瞻基礎建設在各界引發了一如過往的爭議,數位建設分五大項的內容獲得460億經費挹注,相較於4,000多億的軌道建設,堪稱杯水車薪。在全島瘋軌道鏈結各地空間之先,更需要連結的是台灣不同族群的心吧!當下台灣人心的距離,不利平台經濟的發展。錯過了網路與移動兩波的轉型契機,不同族群的台灣人要到什麼時候會在認同符號前,如「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劇中的瑪哈維亞,流露出代表榮譽的勝利情緒。科技或許得以輔助人類克服許多挑戰,成敗端視能否穿透人性與社會文化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