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三度輪替屆滿周年,執政的民進黨最近端出經濟數據指出,執政一年以來,不論在經濟成長、出口貿易、就業機會與薪資所得等方面,或是在擴大出口中國大陸、增加觀光旅客來台等方面,均較在野的國民黨執政時期表現更加亮麗。此一作為,除透過冰冷數據宣揚其執政「政績」外,似乎借力打臉前朝意味頗為濃厚,甚至藉此挽救已下滑的民調。
其實,蔡英文政府所端出似乎逐漸轉好卻也沒有多好的經濟數據,並非來自政府的神力,而是受惠老天之眷顧。亦即年初以來,因全球經濟成長回溫,尤其是以東協國家為主體的新興市場成長加速,而帶動整體國際經濟呈現溫和復甦,全球貿易量值明顯成長,使得最近國際貨幣基金、OECD等機構不約而同修正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突破過去5年不及3%水準。
亦即由於國際經濟景氣回溫,使得台灣從2015年2月起,已持續走黑17個月的出口貿易,於2016年政權輪替之後的7月起開始轉為走紅迄今。此一結果,讓最近8個月以來的景氣訊號持續呈現穩定綠燈,國內許多機構預測今年台灣GDP年增率可以達到2%,逐漸擺脫谷底陰霾。此一現象,並非僅有台灣,而是包括出口貿易已持續走黑接近2年的南韓、對外貿易也陷入低迷的中國大陸,或是因先進國家需求減弱而造成出口衰退的新興市場,均都因亮麗的出口貿易成長,而呈現不錯的經濟表現。
然而,在經濟審慎樂觀的同時無法否認的是,近年以來台灣產業轉型過緩所呈現的孱弱體質,不太可能因短期國際環境因素,而使得經濟表現可以瞬間脫胎換骨。誠如國內許多學者專家頗為擔憂指出,上述所端出的數據僅有金玉其外,並無值得令人稱羨之處。亦即在促進經濟成長三支引擎中,雖目前出口貿易略微增溫,但比較去年經濟成長1.5%,內需貢獻度達到1.89個百分點,相對今年外在國際環境回溫,經濟成長預估可以超過2.0%,內需貢獻度卻僅1.47個百分點,呈現衰退現象;此外,加上投資表現不如預期,似乎難以擺脫「內冷外熱」格局,民眾無法實質感受經濟復甦。
換句話說,蔡英文政府在端出這些經濟數據的同時,卻未說明其背後真相,而是模糊所存在的問題。例如:在提及亮麗出口成長時,卻未指出國內接單國外生產比重持續惡化,尤其新興產業扶植績效不彰,缺乏更多支撐出口明星產業,造成對少數產業之依賴日益提高。在提及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公共投資時,卻未論述如何提高頗低迷的民間投資意願,或是如何改善已持續衰退之外人直接投資環境。在提及增加就業機會時,卻未解釋勞動法規不夠周延,使得年輕族群求職不易。在提及名目薪資成長時,卻未面對民生物價大幅上漲,導致實質薪資停滯不前。
亦即以短期的經濟數據與前朝政府之對照,藉以顯示執政績效,這種比較除了不盡公允之外,也無必要,不僅多說無益,甚至可能形成自傷。如果大家沒有健忘,之前馬英九政府因經常顯示其執政數據與前朝政府之比較,而飽受揶揄,目前蔡英文政府似乎正在步上其後塵。再者,政府期待利用經濟數據找回民眾支持;但是,理解這些數據的人心知肚明上述原因,相對不太理解這些數據背後存在事實的人而言,反而徒勞無功。
坦然言之,回顧之前馬英九政府在執政上,因經濟表現不佳導致政黨三度輪替,而造成「經濟表現不佳」原因,並非緣起冰冷經濟數據,而是來自民眾實質感受。我們衷心期待蔡英文政府,別再將老天的眷顧誤作為自我之肯定,沉迷經濟成長再高、出口貿易再旺、投資增加再多等數據,切記目前台灣經濟仍徘徊於「內冷外熱」格局。因此,在執政思維上,與其刻意利用數據打臉前朝,不如致力將冰冷數據轉化為包括:改善產業結構、良好投資環境、調整就業條件、增加內需消費、提高實質薪資、安全居住空間等有感績效,讓民眾獲致真正的滿足,否則最後恐將淪為孤芳自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