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企業實例 佩兒國際 在地、及時回收 廚餘變藍金

Foto

 佩兒國際董事長李咸陽認為,實現循環經濟要視每個資源的性狀和氣候、地理環境的特性而定,循環經濟區域愈小效益愈大,如果能在地化、及時處理,就能形成產業生態鏈,創造最大的價值。

他舉例,台灣1天的廚餘量用桶子全部疊起來的話是60座的101,其中含有豐富可回收的資源,卻被當成嫌惡物,甚至有80%以上會以焚化或掩埋方式處理,相較於日本是回收廚餘做成環保飼料和肥料,台灣漠視的是被認為新世代再生產業的「藍色經濟」,每年倒掉的廚餘「藍金」應該是十個億元起跳。

李咸陽表示,由於各國飲食文化不同,廚餘的處理就會不同。像日本人吃得清淡,廚餘的型態簡單;而加拿大寒冷,廚餘也不容易有惡臭問題,但在台灣和東南亞,喜歡熱炒、口味又重,加上溫度高,運送廚餘的過程不僅容易有異味,也有容易腐敗的風險,因此,如果能夠在地化、及時處理最安全,對環境的負荷最輕。

李咸陽表示,所謂的「餐廚環保」,是指在餐廳、廚房的空間和使用設計上,融入環保概念。除了在規劃時講求流程順暢外,對於室內空氣之調節、排水道之走向、廚房油脂廢水之淨化、廚餘資源回收利用,以及垃圾之減量、清運等,也要仔細思考,以確保周遭環境衛生和避免下水道與河川的污染。

佩兒最受矚目的是自2013年起,其港澳代理團隊與香港環保團體的熱心推動下,將餐廳、學校熟廚餘成功地轉製成「魚糧」,飼養高單價寶石魚、丁桂魚、澳洲錦鰻等,開拓一片新天地,成為綠色產業鏈重要的一環。

目前佩兒也開始向學校、社區扎根。李咸陽表示,為了處理每個家庭、工廠、餐廳、學校等都會出現的廚餘,佩兒已研發出為台灣量身定做的廚餘回收再利用設備,透過該設備的運作,100公斤的廚餘量即可變成6~7公斤的肥料,未來更希望能轉化成燃料電池。

李咸陽認為,為了讓廚餘的處理,能夠在地化,目前佩兒的廚餘回收再利用設備,是針對社區、大樓設計,外觀上也會連結區域的特質,和環境結合,初步選定台北市富錦街等幾個示範地區放置該設備,民眾隨時可去倒廚餘,只要廚餘量夠,馬上就可產出肥料和動物飼料,落實除了不落地外,廚餘也能及時通的奇蹟。

據了解,該廚餘回收再利用設備已吸引新加坡和大陸廠商想引進,不過,佩兒希望該設備能成為母國典範,成台灣觀光或循環經濟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