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日歐EPA 助安倍射出第三支箭

Foto

日本與歐盟在今年7月宣布完成日歐「經濟夥伴協定」(EPA)。由於美國已經宣布退出TPP,加上川普總統對完成「跨大西洋投資與貿易協議」(TTIP)興趣缺缺。因此在RCEP完成談判上路前,日歐EPA將成為國際間GDP總量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另外日本與歐盟雙邊同意開放貨品自由化比例約為96%,因此相較於至今RCEP成員之間仍對90%的開放目標缺乏共識,日歐EPA無疑是一個具備高標準與高品質,新世紀自由貿易協定的代表。

 自貿協定的主要影響力在於讓簽約國的比較利益發揮到極致,亦即有助於擁有競爭力的產業進一步攻城掠地、擴大彼此市占率。然而自貿協定對簽約國的負面衝擊則會落在弱勢產業;因為關稅降低與法規解禁,將形同去除對這些產業的保護傘,因此缺乏比較利益的產業可能會因為無法承受外來競爭而倒閉。但也有可能因為競爭的刺激而加速轉型、提升變為具備高度韌性的勝利者。

 由於引進國外競爭而讓本身產業蛻變為更具競爭力的贏家,一直以來是各國執政者擁抱自由開放政策的理想目標。例如1970年代,當紐西蘭開放國外農產品進口之初,的確對該國的農業部門帶來巨大的壓力,當時很多紐西蘭農民因而破產。然而競爭也帶動相關產業的改革與升級,時至今日,現在的紐西蘭已然擁有全世界競爭力最強的農業。不再畏懼競爭的高度自信,讓紐西蘭政府對進口農產品的平均進口關稅,維持設定在1.4%左右的低標。

 上述成功案例對區域經濟整合推動帶來正面的啟發,當然也影響了安倍經濟學的設計動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的年底,提出挽救日本經濟長期陷入通貨緊縮泥沼的解方。亦即國際間耳熟能詳的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第一箭就是極盡寬鬆的貨幣政策、第二箭則屬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而第三支箭是與經濟結構改革相關的成長策略。

 檢視安倍三箭的內容,其實早在日本經濟開始出現失落的1990年代,寬鬆貨幣政策與擴張財政政策即已實施上路。所謂的安倍第一與第二支箭,頂多是加強劑量的相同處方,並無任何政策創新成分。在貨幣與財政政策投入後,日本經濟僅出現短暫的復甦,2014年下半年起的跳水式國際油價崩盤,再次將日本拉回通縮陰影。此外日本公共債務占GDP比重已達全世界最高的235%,遠遠超過第二名的希臘,不禁令人懷疑其刺激性經濟政策還剩多少運用空間。

 由於前兩支箭的效果有限,第三支箭攸關結構性改革的成效也就特別受到矚目。第三箭的內容提及經濟結構革新,在鼓勵投資與強化基礎建設計畫方面,某種程度上與第二支箭功能重複,主要差異則是資金來源不同,第三箭將倚賴外人直接投資以及向民間募資。然而,引進競爭提昇國內經濟結構才是第三箭的主要目的。2013年7月,日本加入TPP談判,即是希望藉由引進TPP追求的自由化精神,促使日本競爭力較低的產業對外開放。以徹底調整經濟體質,期一舉擺脫長年來的結構性低迷。然而美國在2017年1月退出TPP,安倍在失望之餘表示沒有美國的TPP不具意義,實因美國才有足夠的競爭力來提供TPP的自由化動機。

 歐盟與美國一樣擁有很多高競爭力的產業;如今日歐EPA確定取代TPP協助安倍第三箭成功的射出。但結構改革一般是針對長期目標,短期效果恐怕不見顯著。然而至少安倍內閣不斷的在困境中尋找解套與出路,期待日歐EPA除了有助於日本經濟改革,也給台灣經濟帶來一些啟發作用。台灣經濟成長已經連續兩年低於世界成長平均,甚至低於IMF認定的先進國家成長平均;台灣似乎也該積極尋找突破僵局、自我提升的競爭動能,啟動必要的結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