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10個好習慣, 讓肌膚清爽一夏

Foto

請專業醫師告訴大家保養肌膚的訣竅,只要養成這些好習慣,就能讓肌膚清爽一整 個夏天。

皮膚炎本身就需要長期抗戰,除了儘 快就醫治療,讓醫師診斷皮膚炎的種類及生成原因之外,也可以透過一些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及改善,來減少發病次數及嚴重程度。

【好習慣1】注意清潔、溫和清洗

夏天因為汗水多,很多民眾身上會起紅疹、發炎等狀況,很多人誤以為是洗澡洗不乾淨引起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表示,本身容易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各種發炎的皮膚病,最好選擇清水洗就好,避免用肥皂這種過於鹼性的清潔劑,特別是很多患者會迷思手工皂比較天然,但用久了之後,反而容易刺激皮膚,讓肌膚酸鹼失衡;若感覺用清水洗不乾淨,可以選用弱酸性、無香精或中性的洗劑取代。

【好習慣2】控制沐浴時間與溫度

洗澡水的溫度太高,很容易造成皮膚乾燥、脫皮。邱足滿說,皮膚表層有天然的皮脂膜,是由皮脂腺所分泌,有助滋潤皮膚、減少水分散失等作用,也就是這層膜讓皮膚呈現弱酸性;然而,洗澡的水溫高於40℃的話,很可能會將這層保護膜洗掉,造成皮膚越洗越乾、越洗越癢,甚至引起酸鹼失衡,最常發生在老年人以及本身皮膚較乾的人身上。因此,建議洗澡溫度最好不要超過40℃,同時以淋浴為主,並減少泡澡的次數。

【好習慣3】注重保濕及補水

洗完澡之後,建議塗抹保濕乳液,因為洗完澡後,皮膚上有些微的水分,立刻抹上乳液或乳霜的保濕效果最好,不但可以改善表皮過度流失的水分與皮脂,還可以減少洗完澡之後的乾癢不適。當然,乳液的選擇,以天然、無香料、無酒精為主,不讓肌膚增加負擔,直接擦天然保養油也可以。

適時補水也很重要,因為當體內水分足夠時,皮膚的修復工作可以加快,同時有助排出身體的老廢毒素﹔若是長期水分攝取不足的話,缺水的細胞在皮膚的表現上,則會顯得乾燥、發癢,增加皮膚的敏感。

邱足滿建議,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或是攝取體重(公斤)X30c.c.的水分才足夠。

【好習慣4】避免接觸過敏物質

飲食或環境的過敏原,有可能會加重皮膚炎的發生。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過敏的食物如牛奶、蛋、花生、小麥、帶殼海鮮、不新鮮的魚、堅果等,民眾不妨可以進行食物過敏的檢測;居家環境部分,則 要避免接觸塵?、花粉、黴菌、貓狗皮屑等過敏原。

【好習慣5】居家溫度濕度合宜

居家環境的溫度與濕度也很重要,當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氣溫過高等,都會讓皮膚很難受。根據國際標準,室內溫度可以控制在25℃左右,濕度則控制在50%~70%,皮膚狀況相對比較穩定。必要時,可使用空氣清淨機,來減少室內黴菌的生長。

【好習慣6】穿著透氣、純棉衣物

最好選擇純棉、吸汗、透氣材質的衣物,以免悶住皮膚,造成皮膚發炎;避免毛料、尼龍、聚脂纖維等不透氣的材質;流完汗之後,應儘速擦乾汗水,如果條件許可的狀況下,建議以清水沖洗身體後擦乾,換上另一套乾淨透氣的衣物。

【好習慣7】勿長時間曝曬紫外線

長時間曝曬在紫外線之下,會使皮膚炎的狀況更惡化。建議民眾儘量少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之間外出,不得已的話,儘量塗上防曬係數至少SPF30的防曬乳,藉此保護肌膚免於紫外線傷害。當然,防曬乳的挑選儘量挑物理性的防曬乳,也就是含有二氧化鈦、氧化鋅這類的成分,避免使用含酒精、香料等會引起皮膚不適的防曬品。

【好習慣8】適量補充抗氧化劑

‧維生素C:維生素C在體內可以抗氧化,並安撫過於躁動的免疫系統,研究證實,可以減緩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的反應。成人每日需要維生素C的量為100毫克,只要每日有吃到2份水果,基本上就能補充到一天需要的維生素C,芭樂、柑橘、奇異果等的維生素C含量都很多。

‧前花青素:前花青素是抗氧化力很強的植化素,有助於抑制組織胺的分泌,組織胺就是引起身體過敏發炎的誘發物。前花青素存在紫色、藍色的蔬果中,像是葡萄的皮、茄子、藍莓、紅莓、蔓越莓、李子等;最方便攝取前花青素的方式是打杯葡萄汁,最好連皮帶籽打碎效果最好。

‧檞皮素:檞皮素是一種天然的抗發炎物質,是類黃酮素的一種,可以抑制身體的過敏發炎反應。天然蔬果中含量最高的是洋蔥,還有花椰菜、芥蘭、甜椒都有,建議生吃洋蔥,其所攝取到的檞皮素最多;但注意,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還是煮熟後再食用。

‧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在體內可以對抗發炎,同時可以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在食物當中就屬魚油、堅果類的含量最多,譬如鮭魚、鯖魚、秋刀魚、亞麻仁油等。醫師建議,只要每週有2天吃到2份深海魚,一份為30~35克,兩份則是1個手掌(不含手指)的量,基本上就可以攝取到需要的OMEGA-3脂肪酸。

‧益生菌及益生源:益生菌在腸道中扮演的角色,除了幫助腸胃正常蠕動之外,最重要是維持身體的免疫功能,可以說只要腸道益生菌的量足夠,免疫能力就比較不會失衡,過敏反應就能得到控制,建議民眾可以適當喝優酪乳、優格,或額外補充益生菌保健品。

至於益生源則是益生菌的食物,益生源富含在天然蔬果中,尤其是不可溶性纖維,在腸道裡經過發酵,可以生成益生菌的食物;因此,在補充益生菌的同時,別忘了要多吃膳食纖維(天然蔬果),才能讓益生菌獲得良好的生存。

【好習慣9】少吃刺激性飲食

咖啡、酒、抽菸、辣椒、胡椒、蔥、薑、蒜等刺激性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能避免就避免,這些物質都容易讓皮膚狀況更糟;患有酒糟性皮膚,辛辣食物、酒精、溫度過高的飲食,會刺使血管擴張,導致皮膚發紅、發炎加劇,都應避免;本身容易長痘痘的人,則應避免油炸食物、甜食,動物性脂肪適量攝取就好;若是容易有蕁麻疹的民眾,則要找出造成食物過敏的過敏原,絕大多數都是不新鮮魚蝦、帶殼海鮮,這兩類食物最容易引發皮膚過敏。

【好習慣10】養成固定運動習慣

運動對身體有益,可以強化免疫系統,不過,當你容易患上皮膚炎時,就得慎選運動的種類了。邱足滿說,譬如你是因為皮膚接觸到汗水刺激而發炎的皮膚炎,最適合的運動就是游泳,游泳的水溫比體溫低,可以讓皮膚的到鎮定。

若你是有血管發炎、擴張現象的皮膚炎,則不適合舉重、舉啞鈴等劇烈運動;當你是因為太常曬太陽引起的濕疹、曬傷等,則要避免正中午時間曝曬;因為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蕁麻疹等過敏體質的人,譬如流汗或身體熱會發癢,則要避免劇烈運動,緩和的瑜伽會比較適合,當然熱瑜伽則要避免,流汗後要立即擦乾或換上另一套衣服。

最後,保持情緒的穩定很重要,因為心理壓力會影響生理疾病,舉凡考試、工作壓力、睡眠不足等狀況,都可能引起壓力大、情緒不穩,促使皮膚炎的狀況惡化;儘量找出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諸如聽音樂、靜坐、冥想、運動等,都是不錯的技巧。叮嚀民眾,皮膚炎雖然能透過生活習慣得到改善,倘若你的狀況嚴重,干擾日常生活,建議儘早就醫。

諮詢專家/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邱足滿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