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人才的積層製造

Foto

在酷暑的限電恐慌中,台灣行在顛簸的產業道路上;加上企業家用腳投票的具體行動,左派富家女的治國大計面臨左支右絀的窘境。工總於兩年前的諍言迄今不曾歇緩,再度發出震耳欲聾的「五限絕殺」:水、電、工、地、人均在圖窮匕乃現、從缺往限邁進,若不在產業經濟政策上調整思維,台灣累積多年的競爭力將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全球足跡網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7月25日公布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報告,人類已用光今年度的地球資源額度,從8月2日起開始一直到年底過著生態負債的生活。台灣落入競爭力負債令人不可思議,一方面自己進步緩慢,更麻煩的是競爭者進步快速。制度若不斷增加交易成本,成為進步的阻礙,即應該快速調整;無奈科技界將量子科學捧得震天價響,政府行政效能卻在年金改革聲中將進一步下滑。

 立法效能是另一個關鍵:台灣立法院每年平均通過法案160條、日本兩院制國會每年通過法案400條、美國兩院制國會每年通過法案600條,而多年來與台灣產業纏鬥的南韓,國會每年通過法案千條。台灣拿舊皮袋想要加新酒,恐怕在新酒發酵中,皮袋沒兩下就被撐破了。面對數位轉型所掀起的千尺巨浪,全民與產業若不能擺脫政治惡鬥、行政失能、階級對立與社會碎片化的紛擾,由缺到限近在咫尺,其中最嚴重的莫過人才的由缺到限。過去缺工年代,在台灣人的優越感中引進東南亞移工,局部、暫時解決了缺工的問題。但滄海桑田的世界變局,造成近年東南亞國家經濟迅速崛起,犯不著離鄉背井的移工返鄉,為自己、也為自己的國家貢獻,為台灣再度掀開缺工的困境。台灣雖面對缺工的挑戰,但不若人才到有舞台的地方發展來得嚴重。立法院應通過的前瞻法案,非人才法案莫屬!

 過往價值認為一切興衰均繫於領導力(Everything rises and falls on leadership, John Maxwell),每個人都有影響力,因此具備領導力,但那些集成的影響力與領導力無庸置疑地匯聚於菁英,在各類型組織中由上而下的帶領凡夫走族邁向卓越。無奈全球目前在遭遇全球化的各樣困境中,在有心者操作之下掀起一片反菁英的浪潮,這些「權貴」淹沒於非理性的自卑感中,也正式宣告了「新平庸」的年代到來!無奈歸無奈,各種對菁英領導的反思似乎在法國年輕的馬克宏身上看到翻轉的契機,年輕帥氣的馬克宏不僅在國內、也在歐洲撥亂返正。挑戰一定是有的,領導力正展現在如何化解挑戰,開創新局。台灣的領導力,仍寄望菁英。

 人才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但流失卻比土地、廠房、硬體投資之類不動產來得快速許多。人才即便想要貢獻家鄉,但苦於發揮的空間受新平庸的氛圍壓抑,加上產業賦予的空間不再像二十年前那麼遼闊,向海外發展是理性的選擇。空間不曾改變,當前發展的狹隘主因源於「自絕於遼闊」。愛台灣是必要條件,卻難以在充分條件上成立,正值青壯年的有心人士,往天涯海角尋覓自己的價值與貢獻,乃理所當然!台灣當務之急需要擺脫平庸的心態與排擠不平庸的作為,如唐代杜甫的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千頭萬緒中,國際人才的工作簽證與入籍政策將是基板,加法式地積累人才貢獻台灣;其他的,廠商自有辦法。

 微觀面,任何組織的績效評估都決定了經營管理的優劣,畢竟人性的自律效果遠低於他律。在新的物聯網、雲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催生下,各類型人類活動都大量在數位化中實現智慧化的管理可能。當人力與人才的管理模式均將面臨排山倒海般的衝擊,如何以嶄新的科技手段,精確描繪個人的工作績效對整體組織的貢獻,涉及管理的公平理論:低標的公平是組織流失競爭力的毒瘤,而不平則鳴則是流失人才的前兆。若績效以高科技的手法,由個人、團隊、部門到公司,一層一層地堆疊上去,將有效打破吃大鍋飯的陋規,凸顯價值與貢獻,對文化的形塑易產生客觀的挹注。或許,新工業革命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正面臨典範轉移,似乎與「以人為本」有點扞格之處,但產業競爭之慘烈使得積層的績效管理不僅可行、亦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