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缺水沒電,還想再養出個台積電?

Foto

彈丸之地、蕞爾小島卻要在全球最龐大的經濟體旁邊求生存,台灣真的很辛苦,不過即使這麼苦,大家也這樣撐過來了,缺水、缺電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有實力不錯的面板廠,還有可以引以為傲的台積電。但這不是政府高瞻遠矚、平平順順地就輕易達成的結果,是一路跌跌撞撞、大夥兒披荊斬棘「修練」出來的。想要真正前瞻、長遠發展,為政者要做的還很多。

 前陣子因為台積電3奈米新廠到底能否留在台灣的問題,有水公司高層出來喊話說只要計畫可以早點確定、「保證不缺水」,看了這消息真是差點讓人從椅子上跌下來。來看看幾個數字,台灣最大的面板廠群創,目前在台灣14個廠區、平均製程水回收達95%,遠超過國際標準,還有從2011一直到2016年,台灣廠區單位面積的用水量累計降幅差不多兩成,生產量變大、但是用水量卻變少。他們有幾個廠區的水,已經精打細算到了「一滴水可以用七次」的地步。

 廠商會這麼能省水,不是因為他們真的這麼環保愛地球,而是因為以往缺水的痛苦經驗,逼得他們必須要這樣才能維持苦旱時期的生產運轉。筆者自己都曾經在限水時期,跑到面板廠門口去守著,真的親眼看到一分鐘進去一台水車排隊運水的「盛況」。在那樣的困境下,有廠商一個月就花掉相當於一年的水費,更有公司把地下停車場封了起來,直接變成蓄水池,以度過缺水的危機。

 不過這些公司也算認命,天不下雨會缺水這也沒辦法(或是下太多雨、水變太濁自來水公司無法處理,一樣沒轍),因為這有很大部分非人所能控制,但是電力的規劃不良出問題,顯然就跟政策有很大關係。

 大家一直希望國內能再養出其他類似台積電這樣的世界冠軍,但是當基礎建設的腳步老跟不上,還有政治人物引入國際資料中心進駐(用不了幾個人、卻超耗電的機房)、據以為是政績自喜的怪現象。這樣一來還想達成為產業發展鋪路的目標,是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