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別再照顧老人了 要賦能銀髮

Foto

你我這輩子有想過讓下一代有立足點嗎?具體說:我們為老化社會曾經採取什麼減輕下一代的負擔、增進兩代幸福人生的事嗎?

 有的,有人在想而且在做,日前參觀錸工場的日照中心,學到:老人不是被照顧的,老人是來活的自在的,該中心稱為「人生現役養成道場」引進日本夢之湖的理念,宣示減法介護宣言,即在使老人不要「被輪椅」「被臥床」,避免老人明明有美好生活卻被弄成無法自理,臥床使用看護及醫院資源,這樣才是從根本解決老人醫療資源的不當使用與導正長期被扭曲的照護觀念。

 這種老人支持方式重視:

 一、老人能自理的能力,讓他保持良好還有發揮。

 二、老人不能自理的能力,用最少的介入培養其自主學習進步的可能,賦予學習的動機。

 三、好像做得到又好像做不到的能力,透過遊戲化生活細節,快速建立信心,邁向「對自己的相信」使得老人社會能夠充滿陽光與笑容。

 只有這樣的正確的老人支持概念,才能節省社會投入於照顧老人的整體資源,在國家財政發揮積極減量的效果,同時改善兩代關係,提升社會幸福感,讓下一代面對老化社會有健康的立足點。

 可惜,如何用賦能取代照顧?尚未能成為朝野力推的共識。也未見民間的大力鼓吹。究其原因,約略有以下數端:

 一、因為人只會死一次,故平常提不起興趣改善別人的死亡問題。

 二、傳統孝順錯誤觀念繼續傳下來,對父母的老病死採取傳統處方:顧看護、送豪華安養院讓父母舒服到什麼都不必自己做,提早失能,增加臥床期,這種「照顧」就是「孝順」的誤區,會害慘兩代。

 台灣使用外籍看護的比例是全球最高的,這種用錢雇人換孝順的理念很粗糙,真的把老年當做必需處理的問題,對他們既無生活品質也無生命品質,對兒女的孝順觀更是「物化扭曲」,與「善終」的理想差太遠。

 三、現在50~70歲這一代有能力解決老化社會的人,其實大多有很多錢可以照顧自己,對長照沒有切身感。對於現在弱勢貧困的老化家庭,沒有同理感。

 四、現實來說,長照負擔拖垮的下一代是中低階層受薪階級,很多富二代小孩在國外,即使在國內也有豐厚財務期待(很多人現在繼續工作,只是忙著替兒孫賺遺產)因此,對下一代的前景比較沒有接近感。

 五、事實上有能力站出來的,還真是要有「無我為人」的情懷,因為對他們來說,改革照護觀念與作法,是自己用不到,孩子受不到,純粹是為低薪弱勢的下一代打拚,這個動機需要大愛。

 六、談到大愛,大家的熱情就比較參差了。要能持續支持新觀念新作法非得要有使命感很強烈,個人洞察生命的真實意義,才有可能具備不絕的熱情,而能愈燒愈旺帶動周圍人士。

 如何榮耀銀髮?讓最後的人生更有機會圓滿?直接來看就是要採取一系列的預防措施,縮短老人臥床期。現在台灣老人平均臥床到死亡的期間是7年,荷蘭是7週,而且未來隨著醫療的進步,如果沒有對策可能愈拖愈長,這個差距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差距、也是現實醫療資源耗用排擠效應的差距、更是兩代幸福時間的差距。不正視這個問題,長照只能製造更嚴重的不幸。由醫院、居家護理輔具使用、到長照ABC的功能性,台灣用賦能觀念取代照顧,全盤翻轉制度設計,及資源配置,還有極大改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