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企業治理近年在投資巿場漸獲關注,在商業世界裡,全球化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企業除了要擁有能制勝競爭對手的經營策略,亦要找尋其永續發展及成長之道,才能為投資人帶來最佳價值。當我們談到退休投資,在尋找長期投資標的時,投資人更應把企業治理列入考慮。
近年各國積極推動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Stewardship Code),倡議監督機構法人行使其於所投資公司的投票權,以監督企業公司治理及管理策略,並建立可遵循制度,強化公司治理之相關原則,讓過去容易被投資人忽視的社會責任投資(SRI)或ESG(環境、社會、治理)愈趨受到重視。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GSIA)研究,截至2016年,全球社會責任投資(SRI)總資產規模已超過22.89兆美元,占全球總基金資產規模超過兩成半,而複合年成長率達11.9%。
當投資人為準備退休而進行長期投資時,無論是直接投資在企業或共同基金,都應把ESG納入考慮之列。過去或因沒有數據證明ESG對投資帶來的實質經濟效益及股東回報,導致投資人忽視其重要性,往往直到企業發生經營不善、負面新聞或財務問題時,投資人才作出退場的反射動作。雖做到停損,但卻打亂了長期投資的原則。
加上近年破壞性創新大行其道,在科技持續創新衝擊傳統產業的營運空間下,企業的生命周期受到影響。根據瑞士信貸今年的統計,標普500指數中的成分企業,平均生命周期由50年代的約60年,大幅下降至現在的少於20年,投資人要尋找長期的投資標的時,變得更為困難。要讓企業永續經營,企業治理及永續發展策略都是重要因素,長期投資亦因而和ESG環環相扣,若企業沒有履行投資人所重視對環境、社會、治理的承諾,未能長久經營,導致巿場欠缺能夠長期投資的標的,亦增加了民眾藉投資來累積財富的難度,成為退休準備的絆腳石。
要在投資中檢視及分析企業的ESG,投資人可參考的面向眾多,其中主要有兩大要素,有助提升投資流程。目前在分析風險時,仍以統計模型為基礎,透過統計過去的數據再推演風險是否在合理水平。但對投資人來說,他們真正關心的是風險會否對企業帶來永久傷害,影響投資價值。而營運風險的管控之一,就是加強企業的治理,例如建立完整的董監事結構、履行社會責任、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及合理工作環境、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建立長久的營運模式,透過這些以達到營運及財務穩健。而監控這些面向,相較以歷史數據分析風險,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營運狀況,讓投資人更好地管控風險及評估投資價值。
而另一個用於檢視企業ESG的面向,則是企業與股東的互動。大多數上巿公司都會透過股東大會與股東定期對話,然而這些對話大多時間都聚焦在財務表現及獲利表現。但根據上述研究所顯示,企業壽命都已大幅縮短,投資人和企業管理層進行對話時,更應探討企業的經營願景,確定企業的營運獲社會認可。若發現經營漏洞,如對環境、社區或道德等未能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更應在對話時提出,督促企業改善,使企業能永續經營及行業持續發展。
投資的最終目的是讓財富成長以達成個人的財務目標,尤其是退休投資往往需以數以十年計的時間累積,如果投資標的未能穩健經營而使投資中斷,進行退休儲蓄所應提供的時間效應及複利效應便會大打折扣,因此在投資時,同時聚焦ESG、質化分析企業營運,將漸漸成為退休投資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