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首相安倍訪問印度,並與該國總理莫迪舉行領袖會談,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雙方在印度的「向東行動(Act East)政策」與日本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已形成具體合作的想法,並將儘速啟動旨在抗衡中國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構想之「亞非增長走廊」(AAGC)。此舉引發我國政府相關部門的關切,希望在日印兩國與中國大陸的戰略矛盾下,尋求台灣可利用的突破點。
安倍已把日印兩國的戰略合作定調為「強大的印度為日本、強大的日本為印度」,希望主導印度太平洋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繁榮,以及為加強該區域內的緊密連結,將來還要形成從東南亞到非洲的具體方案。據悉,日本外務省2018年度的政府開發援助(ODA)預算規模將比2017年增加10%以上,其中大部分計劃運用於「亞非增長走廊」的高質量基礎設施投資等相關政策。除此之外,亞洲開發銀行(ADB)、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和日本基礎設施計劃等,也都會承擔提供資金角色。
迄今「亞非增長走廊」戰略的全部內容尚未對外公佈,但根據莫迪在今年5月出席非洲開發銀行(AFDB)會議時提出的上述戰略架構,日本將在未來3年內提供30億美元、印度在未來5年內提供10億美元,與各夥伴國共同興建基礎設施、發展製造業、提升能力建構和人力資源、加強醫療衛生,以及開展人文交流等系列建設合作,其戰略目標是希望建立一條從非洲西岸到非洲東岸,再經西印度洋諸島國,最後延伸到印度的經濟走廊。
不可否認,日印兩國推動「亞非增長走廊」戰略是有其經濟價值。非洲無疑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前鋒區域,近幾年許多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都在7%到10%左右,此一戰略若獲得落實,日印兩國至少可在非洲市場分一杯羹,並平衡中國大陸在該區域的既有影響力。另外,目前包括南亞、東南亞、澳洲等環印度洋地區現有人口約23億人,隨著人口逐年大幅增長,將帶來巨大的「人口紅利」,將來成為全世界經濟成長新中心的可能性極高,上述戰略的發展願景普被看好。
然而,「亞非增長走廊」戰略的背後很明顯地係針對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構想。由於中國大陸與巴基斯坦的兩國經濟走廊通過了印巴兩國有爭議的領土,中國大陸在東非吉布地建設的民生用途港口被轉用於軍事用途,以及在南亞斯里蘭卡推進港口建設開發,更被形容為企圖包圍印度的「珍珠鏈戰略」一部分。所以日印兩國在上述戰略下,除將在可倫坡港的建設展開合作,也準備在從南海至印度洋的沿線島嶼加強雷達建設和海灣設備建設,就是為了有效牽制中國大陸根據「一帶一路」構想開始確保通往非洲的海上通道之海洋戰略。
總之,隨著「亞非增長走廊」戰略的浮現,台灣又應如何面對?目前亞非開發中國家亟需中國大陸和日本的大規模開發援助,台灣顯然無法在這方面滿足對方需求。而在中國大陸和日印兩國的犀牛角力之下,台灣要參與該戰略誠屬大忌,可能引發兩岸政治敏感。最妥當之道應是,在純經濟合作和能力建構、醫療衛生、人文交流等領域,台灣可通過亞洲開發銀行和非洲開發銀行管道參與,既能善盡國際社會道義,也可為國內企業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