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物節剛過,這全球最大的網路購物活動造就了可觀的銷售業績。今年阿里巴巴集團在「雙11」的業績達254億美元,整個中國大陸網路上共20家平台在今年「雙11」的總銷售額高達2,539.7億元人民幣,接近400億美元。然而,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貨品送到顧客手上的「最後一哩路」得依賴物流業。隨著網路購物日益蓬勃,物流業的角色也顯得日益吃重,更應該引入高科技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去年我國無店面零售業營額(包含電子購物及郵購業、直銷業及自動販賣機等)為2,279億元新台幣,今年1至9月無店面零售業營額達1737億元新台幣,年增率同比已達3.93%。這幾年我國無店面零售業的成長率在基期逐漸墊高之下,增幅雖有減小,但仍保持正成長,預計今年在整體經濟回溫下,應可創造更好業績。
然而,民眾在考量電商的消費需求上,除了價格實惠之外,配送的時點也是選擇因素。不光只是求快,而是要在顧客所期待的精準時間內,準時到達指定地點。今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宣佈5年內將投資1,000億元來強化物流網路,實現中國大陸境內24小時內送達的目標,同時促進物流數據的分析、提高配送效率等,向用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但反觀台灣因地小人稠,交通方便,除非是外島,不然無論是送貨到府或是到便利商店自取,時間都不會太久。這樣的環境因素使得國內長期都利用人力及現有貨車與機車等交通工具,不像外國因地廣人稀,需要研發新科技來協助送貨。以泰國為例,近來大力發展數位經濟,其中電子商務是一大重點,當地最大的問題在於都會區的塞車嚴重,邊遠地區卻交通不便,物流配送成為一大難題。
根據台經院分析我國快遞服務業成本結構,過去因運作模式特殊,常需要較多的人力資源進行產品的分裝、配送和搬運,近幾年業者雖已逐步將相關作業方式電子化,不過因商品遞送部分仍須仰賴人力完成。且由於訂單數量的增長速度過快,配送人手不足的情況日益明顯。快遞公司間的配送員爭奪戰也愈來愈激烈,以致於在成本結構中,人員薪資和福利津貼所占比重在2015年比重已達32.62%。但為了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以科技來輔助人力空缺,將是物流業不可逆的趨勢。
例如地狹人稠的日本,因面臨少子化與老年化難題,從未停止物流業自動化的腳步,並非是如大家想像中歐美國家地大廣闊才使用無人機或機器人遞送商品。日本機器人開發創業公司ZMP今年7月發佈一款可以在人行道上行駛的快遞機器人「CarriRo Delivery」。這款快遞機器人像一個帶車輪的大箱子,配備了快遞盒。行駛時通過攝影機和雷達來識別周圍環境,並把貨物送到顧客家門口,最多可以裝載100公斤的物品,現正進行實證試驗中。
另外,由於平台規模愈來愈大、商品種類愈來愈多,供應鏈日益複雜化,管理上趨於困難,如何快速處理訂單成為一大學問。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 Amazon)在看不到的倉儲部分,也充分展現出創新與科技的一面,例如5年前併購搬運機器人公司Kiva後,即大量使用。近來又併購燃料電池廠商Plug,準備用在物流用搬運車上,以節省充電時間,提升效率。國際物流業者UPS現不僅嘗試利用無人機來運送貨物,也在重要的物流中心據點設置3D列印機器,可接單後立即生產取得客戶所需的零件,節省時間。
整體而言,電商與物流業面對市場競爭,得不斷利用尖端科技改良物流技術,以尋求降低成本並能提供更便利配送服務,進而創造調降商品價格的空間,維持顧客的滿意度,這就是產業能否長久立足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