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專訪中醫全球化聯盟秘書長、港大中醫藥學院院長─勞力行:「從臨床循證找出中藥新藥開發方向。」

Foto

循證醫學為中醫藥打開了一扇門。以病人為中心、著重治療經驗、關注臨床結果,是最能得到醫療效果驗證的鐵三角理論。「醫」和「藥」的價值必須均衡地體現,從中醫理念方向發揚中藥,就能創造出經濟利益。

兩岸三地中,傳統中醫藥文化保存及維護最完整之處,莫過於香港。一直以來,香港政府致力以「循證醫學」概念推動香港中醫藥業發展。香港中醫藥的法規監管制度,普遍讓消費者對中醫服務及中成藥有信心,從而確立香港中醫在國際上的專業地位,也確保中藥的安全、質量及成效。

因此,2003年12月由台灣中研院院士鄭永齊教授發起的「中藥全球化聯盟」(CGCM),就在香港大學鳴響成立,聯盟總部也一直由港大資助並設於中醫藥學院內。

近20年歲月,從藥理學沈浸到中草藥世界,致力開發中藥新藥的鄭永齊,目前已在中國雲桂、廣南道地藥材產區,實踐他另一套不同於GAP(天然植物藥材生產管理規範,Good Agriculture Practise, GAP),對藥材天然栽種、品質控管的理念。

今年6月,鄭永齊回台參加會議,他對本刊表示:「美國FDA 對植物藥的態度與觀念在改變,我們必須儘快以科學驗證確定古方具有臨床和藥理,讓中醫藥能成為全球可開立的處方藥物。」

CGCM成立迄今14年,旨在推動全球中草藥研究發展,學術界會員已經累積144 所單位,包括台灣的中研院、國衛院及各大醫學院;產業界已有18家企業加入,台灣有杏輝、台灣東洋、順天堂3家。並每年召開年會,今年年會甫於8月20日在加拿大落幕。

現任CGCM秘書長為港大中醫藥學院院長勞力行,本刊也特別到香港訪問他,勞力行在言談中不斷強調:「一定要從臨床循證中,尋找中藥新藥開發的方向。」

中醫理念發揚中藥

創造經濟利益

本身為國際知名針灸專家、生理學博士,曾任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中國傳統醫學部主任,勞力行表示:「循證醫學為中醫藥打開了一扇門」,他指出,以病人為中心、著重治療經驗、關注臨床結果,是最能得到醫療效果驗證的鐵三角理論。」

循證中醫學著重中、西醫合併,充分體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勞力行2013年9月上任,隨即在港大深圳醫院試點開設中醫專科門診,但聘請的20餘位中醫師都懂西醫理論。如今,醫院人滿為患。

「治人還是治病?『醫』和『藥』的價值必須均衡地體現,要從中醫理念方向發揚中藥,就能創造出經濟利益。」勞力行說。

勞力行亦舉自身專長的針灸為例,針灸主要刺激感覺系統,這些刺激通過傳入神經傳送到中央神經系統,之後到達下丘腦,下丘腦結構會控制體液和賀爾蒙分泌。他以西醫的專業語言詮釋中醫的臨床基礎,「中醫可以不再是概念上的醫學,而是實實在在可以用實驗證明、科學解讀的學問。」

勞力行表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早在1992年即成立替代醫學研究辦公室,對包括中藥在內的傳統藥物進行評估。近10年來,對中草藥的研究、應用、開發及管理都有不少成果。

「只不過,中醫藥循西藥思路太久了。從FDA的法規看,對中藥的定義籠統、也狹隘。」他說,西學中草藥開發主要在找出有效活性化合物,然後想辦法開發出合成化合物,「一旦變成西藥,中草藥也不再是中草藥了。」

中藥新藥開發

要緊密結合中醫臨床

東西方研究方法不同,醫學機制也不同。從中藥新藥發展的實際案例看,迄今,美國FDA尚未有任何一個中藥新藥三期臨床實驗結果通過。大多數中藥方劑的功效與西醫藥理並不對等,在西醫侷限臨床實驗時間及療效指標下,常常造成服用劑量大但因時間太短而療效不及現今使用的西藥,導致臨床療效不彰,致使投入的研發心血及金錢付諸東流。

「法規的侷限,加上傳統中藥材難以申請IP專利,這些都會讓藥廠為了經濟利益考量,不願意投入中藥新藥開發。」他認為,中醫藥現代化用西醫手段是難以實踐的。

(本文收錄於《環球生技月刊》2015年9月號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