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台灣產業艦隊航向何方?

Foto

帶博士班學生去看看世界,成為這幾年課程設計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每週一次的靜態研討外,期末走訪一些新興發展,往往是比課堂更鮮活、精彩的動態學習。日前和學生到南京,除了看到六朝(亦有十朝之說)古都難以褪去的記憶與積極的妝點外,不可少的探索自然是與台灣產業發展的連結。

 南京,在中國國務院剛發佈的城市分級被列為「新一級城市」,順序還被列於直轄市天津之前,從南京學生與拜訪接待人員的言談之中可以隱約感受背脊挺直了、眼神放遠了。浦口,這個南京原本發展的落後區域,也因為浦口經濟開發區成功引進台積電之後,吸引了清華紫光與配套廠商的進駐,不但工地緊鑼密鼓地建構著對未來的想像,百度一下,台積電在2018年伊始便傳出喜訊,接獲中國大陸高速運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10萬片的急單。這個急單不僅印證即將開工投產的南京廠對準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的精準策略十分正確,也透露出中國大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迅猛需求。除此,中國主要芯片大廠紛紛下單的業務需求,也使得台積電南京廠動見觀瞻!

 以3I為主的產業規劃不脫以台積電作為旗艦的影子,3I代表IP(中國大陸目前火紅的互聯網文創)、IC與IT,每個人對這些Buzzword的內涵可能都有一套不同的解讀,在中國大陸應該還是以領導的意見為依歸,但對亟欲尋覓台灣產業出路者而言,想像並不困難,難的是路徑的選擇與落實。IT與IC是台灣1980與1990年代的產業關鍵字,後續於2002年國建計畫中雖將文創納入兩兆雙星、欲以其扮演二十一世紀創意領航的角色,但台灣於此發展精緻但規模不大的文創產業,與大陸以其優勢的影視平台加上接續的互聯網平台相較大異其趣。從投資者的角度,台灣文創難具投資的吸引力,卻似乎又透露出一些中國大陸不捨割捨的創意底蘊。從南京的視角遠望台寧橋接,朦朧之中可現蹊徑。

 此行另一個重點是中國大陸積極投入的美麗鄉村,台灣發展得甚為成熟的鄉村旅遊是草根性的意識崛起,與計劃經濟由上而下的發展迥異。美麗鄉村在硬體建設之後,四處尋覓軟實力投入卻難得差異性,欲見成效恐怕不易;台灣的新農村(或新農業)運動源自於人對土地的覺醒,精緻與深刻以軟帶硬,與中國大陸欲以硬帶軟地走向不同,如何在差異化的範疇邏輯與標準化的規模邏輯中,找到互補的成長空間,以創意延續並豐富既有的文化空間,兩岸還有許多要摸索的地方。在雲錦博物館見識了江寧織造府神乎其技的雲錦工藝,難怪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有五次住在其間。這些沈澱了數千年的文化,以剝離式的紀錄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軌跡平行地呈現,啟發著台灣bottom-up與大陸top-down融合的想像;南京學生跨越海峽來台讀博,又在家鄉開了一家「慢麵包」,想必想做點什麼突破!

 拜訪浦口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海峽兩岸科技園,於「眾創碼頭(Pier NJ)」接待的是29歲、畢業於台大法律系的何思穎總經理。她是最近台灣媒體爭相採訪的運營者,總部位於南京、在北京有辦事處的何總,充滿活力地陳述著成功的故事(更多失敗的案例自然難以提及)。他們的努力不僅對於有志到大陸創業的年輕人提供了落腳之處,也在日臻成熟的加速器中輻射出台灣青年的新契機。這些微眾的夢想與青春,如何有效地銜接商務、法務與財務機制,是普遍欠缺創新得以突破經濟低迷的關鍵、是資本家亟欲尋覓高成長標的、也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未來出路。資本家需要改變投報的風險比例與諮詢輔導的介入;年輕人需要從孤峰頂上踏入紅塵浪裡;而政策呢?尊重市場吧!

 3I,看似了無新意,深究之下卻富含深意!正如深受各方敬重的張忠謀董事長幾年前所言之Next Big Thing,智慧世界啟動了線上對線下的嶄新物聯網商機;但思維僅侷限於硬體系統,困住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發展的,將是對人類生活的軟體、服務與應用的同理性創新。競技場上角逐者眾,文化與創意若不能自生活中剝離,勝出者將是最有效進行系統整合的那一位!南京,雖然只是台灣產業艦隊導航的一個選項,不過旗艦的方向明確,各類艦艇與戰機若不隨行,恐怕就要迷航了!南京行,再一次見證艦隊綜整了市場的趨勢與機會、產業群聚與平台,以及台灣人的拚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