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雲端新磁力:AI、AR、LIVE 飛航指南針數位代理向何轉

Foto

20世紀初,持有航空器等於擁有天空,開啟大飛行時代。今日多樣且成長迅速的數位工具:直播飛艇、實境氣球、程序化戰鬥機,在空中任意飛行與角力,掌握空域等於控制水陸,讓地上的玫瑰和海上的船艇,也都投入研發數位滑翔翼行向天際,試圖保衛自家領地,或攻下另座城池。

行動載具的普及,讓人人不只擁有基本的數位能力,並能隨時隨地進行數位接收與操作,一手掌握螢幕裡的大千世界。加上近兩年來,實境、直播與人工智慧等,雖然不是新議題,但更廣泛的技術應用,讓數位行銷生態迎接一波又一波的震撼彈。從個人、組織到代理商,沒有人能躲過數位鋪天蓋地的籠罩,唯有掌握數位航空器,才能在群雄割據中一戰高下。

因此本年度《動腦雜誌》,加入了「實境行銷」為調查項目,新的行銷方式,伴隨持續革命與成長的數位工具,橘子磨坊業務營運副總監彭延喜認為,除了考驗消費者的接受度外,對於所有數位代理商也是一大考驗。

運動品牌愛迪達執行長Rorsted,於今年四月公開論述提到:「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主要通過行動設備參與愛迪達品牌。因此,數位互動是愛迪達最關鍵的行銷手段,往後將見不到任何愛迪達的電視廣告了。」勝義科技營運長陳菲說明,廣告主的媒體策略,正隨著市場的趨勢及消費者行為快速移轉,數位行動行銷融入到品牌價值中,已成現在進行式,行動行銷成長的爆發力,是相關產業有目共睹的。

urAD營運總監江鳴雷比喻,每走一步,就如同一個全新的世界。新軟體與技術不斷在研發,而行動商務與數位行銷相關產業,必須承受在這巨變上第一線衝擊,改變的速度與方向,決定在未來趨勢中是否會被浪潮吞沒。

艾璽媒體董事總經理莊俊辰指出,媒體代理商試圖主導創意,紛紛設立創意部門取代廣告代理商;此外,現今程序化購買平台的發展,降低了媒體購買的門檻,廣告代理商與媒體代理商也能運用平台,來購買Facebook、Google與RTB(即時競價:Real Time Bidding)廣告,與媒體代理商競爭。

數位行銷產業的代理商各有專長,但隨著媒體的分眾及破碎化愈來愈顯著,各類代理商都必須在原先擅長的領域中,拓展出新的機會點,媒體庫數位副總經理古金諳表示,尤其在過去一年內,廣告公司人才非常明顯流向數位行銷公司,未來各代理商的人才勢必會呈現海納百川的現象,服務的內容也會朝向多元化。

<<演算題>>

<程序化導彈如何精準投放>

2016年開始,各品牌相繼投入電子商務領域,相關數位行銷的成效也漸漸備受注重,部分業者開始試圖將人工智慧(AI)運用至媒體採購,讓機器學習演算最佳廣告投放成效,讓程序化購買更加精進。貝立德數位本部協理吳宗霖指出,即便品牌沒有投入電商,市場上也有愈來愈多程序化數位媒體,讓品牌經營者更加熟悉使用數位工具,及對應的數據分析,來操作並監控廣告效益。

根據臺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DMA),所公佈的《2016年全年度台灣數位廣告量》調查,2016年台灣整體的數位廣告量,較前年成長達33.69%。艾普特媒體執行長王偉羽表示,數位廣告量投入的增加,讓平台商、聯播網、廣告需求平台(DSP:Demand-Side Platform)廠商,紛紛投入數據蒐集與資料平台的建立;廣告主也已經從買版位、時間和特定媒體管道,轉變成購買目標受眾的特定行為。

透過DMP(數據管理平台:Data-Management Platform)的數據分析和RTB機制,廣告主就可以購買符合其目標特性的群眾而非單純的買廣告版面。然而RTB的主流採購機制,其效益也遭部分業者質疑。

在RTB採購模式之下,可能產生版位可視度低、背負品牌安全風險,以及詐欺流量等問題,2016年IX Survey網路廣告調查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展示型廣告精準投放比率不到4成,歐米爾網路科技營運副總周正洋表示,網站通常會把優良的版位留給自家銷售,成效較低的版位給RTB競價,競價後的結果,不一定可以滿足網站的需求。

藉此,部分品牌與業者提出PMP(Private Marketplace:私有交易市場)程序化解決方案,來改善以上問題,勝義科技執行長林宏儒同意,PMP將會是取代RTB重要的程序化購買方式,不同於RTB,無法確認特定的廣告投放版位,一般廣告主更希望能夠在確認特定廣告版位的同時,也能夠把程式化廣告(例如RTB)的好處引入進來。

潮網科技專員林芷羽補充,除了PMP,人工智慧AI也將成為突破現況的重點,以「機器學習」不斷增進媒體採購經驗,同時依廣告成效不斷優化,甚至可排除不合適的版位再做曝光,同時達到廣告的質與量,在國外已有案例,義大利知名內衣品牌Cosabella,捨棄傳統媒代改用AI進行媒體採購,合作三個月,廣告投資報酬率成長336%,品牌年交易量增加1,500筆,其中30%來自新客戶。(有關「AI行銷」更詳盡報導,請見493期5月號封面故事)

即便出現了別於傳統RTB的PMP新購買方式,也有業者表示不以為然,網路基因策略創意總監郭起超認為,部分客戶與代理商看待RTB,仍以舊入口網站展示型廣告思維對待,RTB因此多了許多非戰之罪。RTB的價值在於,對精準目標族群「可持續性」的動態優化,因此就代理商而言,建立一種能發揮RTB價值的新媒體操作流程,以及教育客戶傳統投放與RTB的差異,才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觸動數位業務企劃經理王邦彥表示,程序化購買相關漏洞,是因不良廣告版位的氾濫,只看數字化的行銷觀念,導致廣告代理商必須不計代價的完成「數字上」的承諾,如同過去3、4年前粉絲團只看粉絲數而不看互動率。代理商該做出真誠、專業的數字分析,廣告主也應看到背後累積的努力與經驗,而非「單一次點擊」和「觀看的價格」。

實力媒體數位總監陳心慧表示,PMP不會是廣告可視度的解決方案,而是程序化購買的轉變,2017年後,程序後化購買將轉向更透明,同時不競逐低單價(質大於量)的發展世代。李奧貝納財務長賴淑敏也認為,PMP頂多改善品牌安全問題,但精準度仍需靠操盤來優化。要減低RTB產生的問題,須仰賴可信賴的第三單位協助做同步監測。

而代理商必須具備能夠解讀數字的專業能力,畢竟RTB只是一個購買方式,還是要依賴專業的操盤手。智威湯遜廣告數位長吳慶彬雖贊同,PMP能確保優質流量及特定受眾,但也無法保證杜絕詐欺問題,畢竟「人」還是最重要的關鍵。

米蘭營銷策劃總經理陳建銘提醒,品牌經營者不斷尋求精準受眾與優質版位的同時,別忘記依然需針對大眾作廣告投放,以避免受眾越鎖越小,品牌知名度越做越低。

媒體版位只是行銷溝通的一環而並非全貌,聯樂數位行銷副總經理林建志說明,不論何種購買方式,即使再精準、再便宜,不對的版位、時間與素材,都不會產生最佳的成效。整體來說,程序化購買並無法解決客戶行銷最後一哩路的問題,必須要有全面性的成效追蹤方式,才是客戶最終購買及調整媒體投資的依據。

<<網紅割據>>

<飛艇叫賣On Air>

直播雖然不是新玩意兒,但大型社群平台於2016年開始,逐步建置了純粹影片分享之外的「直播串流」功能,降低了個人操作直播的難度,以致個人直播節目百花齊放,相關行動App直播品牌也紛紛上架,因此2016也被稱為「直播元年」,順勢帶起新興的行銷手法,例如網紅經濟、直播拍賣。

「On Air」不再是電台主播DJ的專利,人人都可以在空中與大眾相見。吳宗霖指出,直播主戰場之一Facebook,目前貝立德對直播內容仍是優先放在置頂之處,所以其高媒體價值,短期內直播行銷仍會相當熱門,且相較2016年的小規模,2017年將會有更多大型預算的創意應用,來吸引更多目光。

由於直播平台具有即時性、互動性與不可預期性三大特色,網紅除了能帶給粉絲娛樂,也能間接藉由即時互動來行銷商品,因此聯動數位樂執行長陳明碩認為,對廣告主來說,會比單純的廣告橫幅具更大宣傳效益,但是若和直播名人合作,要先了解該名人的特質。有些名人敢說、敢玩、愛爆粗口,甚至有脫稿演出的風險,必須評估是否與品牌調性相符,否則會造成反效果。

媒體庫古金諳解釋,對於廣告主來說,直播較大的問題,在於無法得知直播收視戶的族群樣貌,加上台灣對於直播內容的規範、內容尺度、是否侵權等尚無標準訂定,這些都是影響直播型態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傑思•愛德威媒體公關主任陳雅珊提醒,不能只以片面的數據(如粉絲人數、在線人數)當作選擇網紅的依據,須考慮到他們是因內容的經營而紅?還是面貌佼好而紅?是因多才多藝,還是因為某一句話而爆紅?不同的目的需要選擇不同的人選。

另外也需考量平台屬性,如主要節目類型及介面功能是否合乎所需。觸動王邦彥比喻,夜市叫賣,就是最原始的直播,這樣的收視習慣漸漸被建立,最後比的就是個人魅力與內容了。

經營直播就像經營藝人,不是每個藝人都能成功,然而大量培養,但去蕪存菁可以是一個方式。橘子磨坊彭延喜則建議,可藉由經紀人、合約等形式進行約束,雙方共同協助品牌或代理商,將客戶想要的價值,藉由網紅的魅力散播開來。

艾璽莊俊辰認為,閱聽人時間有限,未來網紅與平台集中化的情況會愈來愈嚴重,直播大戰將會白熱化。炘世紀數位資訊行銷公關郭瑋慈指出,2017年才真正決定直播戰場誰能存續。當直播門檻降低,直播主或平台的內容品質,才是決勝關鍵,好的內容才能創造成功的行銷,未來直播趨勢將會整合電商,來擴大網紅經濟,以創造更多效益。

雖然直播行銷未來廣受看好,但仍有代理商持保留態度。奇禾互動行銷創辦人郭睿杰觀察,大多的直播,仍只鎖定娛樂內容,對於銷售還是助益不大,網紅效益尚在評估中。

【本篇未完,完整請見 動腦2017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