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全球汽車生態系 重新洗牌

Foto

最近中國大陸浙江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以90億美元的代價,收購德國賓士母公司戴姆勒9.69%的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震驚德國和全球汽車產業。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吉利曾接洽戴姆勒,希望對方發行新股供其認購但遭到拒絕,因此吉利改從公開市場下手。這就好比前幾年日月光出其不意從公開市場買進矽品25%股權,未徵求矽品同意,你認為吉利的最終目的為何?

 李書福預測,未來傳統汽車業只有有2~3家能存活,誰能佔領技術之高度就能存活。戴姆勒是全球汽車領導者,在電動化、智能化、無人駕駛與共享出行都是領導者,吉利的出發點是技術,希望戴姆勒、吉利和其所擁有的Volvo能有三方協同效應。

 戴姆勒已表態,表示歡迎李董投資,但最好不要進入董事會,這是癡人說夢話,吉利砸了大把銀子不可能只做一個被動投資者。本案有點類似中國家電大廠美的前年先收購德國最大機器人製造商Kuka 25.1%股權,但最後演變成全面收購。吉利不會併購戴姆勒,但非常有可能形成策略聯盟。本案說明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影響力已大幅增加,台灣勢必進一步被邊緣化。

 全球汽車產業正在起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台灣卻好像在狀況外。中國成為近年全世界傳統車廠的重要整合力量,吉利是最積極的買家之一。另外一個世界級的參與者是比亞迪,其電動大客車銷量連續4年排名全球第一,在英國電動大巴市場有50%以上市占率,並已掌握電機、電控、電池核心技術。比亞迪和戴姆勒在電動車領域早已成立50/50的合資公司。

 自駕車是未來成長最快的新領域,目前戰國群雄對峙,參與方除了電動車領導者Tesla外,也包括美國(Google)和中國大陸(百度)等互聯網巨頭、晶片大咖(Intel/nVidia)和傳統汽車製造業者(福特)等。根據歐洲各國趨勢, 10年內會開始禁用柴油車,自駕車將成為標竿。

 在共享汽車領域,台灣完全沾不上邊。Uber進入台灣遭阻撓,而其自身也發生經營危機,獨角獸龍頭地位被中國大陸的滴滴出行取代,滴滴並趁機併購Uber中國。去年滴滴從市場上募集近100億美元,計畫大輻跨入自駕車領域,並開始進入台灣市場。東南亞的共享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去年軟銀和滴滴共同入股新加坡的Grab,其估值已超過60億美元。印尼共享機車新創企業Go-Jek最近完成第5輪募資,估值達50億美元。新加坡甚至率先引進全球首創的無人駕駛共享車nutonomy,去年被美國汽車零件龍頭Delphi高價收購。

 台灣對全球汽車產業生態系參與度不足,有幾個根本原因:第一、過分仰賴特斯拉。台灣對Tesla的期待在於打進其供應鏈,屬於傳統代工思維,而Tesla全球地位受到來自各方的嚴重挑戰。第二、沒有把AI和汽車連結起來。政府積極推動AI,發展智慧製造、智慧服務、智慧醫療等領域,殊不知全球目前AI最大最重要的應用就是汽車。汽車已成為超級機器人和新科技平台,而且全世界人人都要開車,這是超級大的市場,其門檻遠比智慧音箱要來得高。

 第三、忽略中國大陸的關鍵角色。大陸中央對智能汽車發展有清晰的戰略,現已走向世界,吉利、比亞迪都是例子。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市場,所有業者均積極與其合作聯盟。以中國電動車業者小鵬為例,成立僅4年,已募得50億元人民幣,投資人包括阿里巴巴和鴻海。

 第四、零組件導向、缺乏系統思維。汽車產業正在重組新的生態系,台灣需要整體思維,不能局限在晶片時代,談5G就依賴高通、自駕車便期待nVidia,這些都是間接的技術,卻非直接的商業模式。台灣應學習新加坡,把自身變成創新的場域。

 去年Uber暫停在台服務,李開復當時指出台灣若錯過電動車、共享經濟和無人駕駛的時代,會很危險,可謂一語成讖。未來的汽車世界不會有台灣,但卻會很中國,這個時代距離我們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