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早於上一世紀90年代即開始以公共設施如電信、港埠營運、產業園區等向外拓展。所到之處受到歡迎,且獲利甚巨。其中又以新加坡港務國際集團(The Port of Singapore Authority International、簡稱PSA ),最具代表。
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的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新加坡港務局,專責新加坡港經營管理運作。1997年港務局改組為集團有限公司;2003年重組,為主權基金淡馬錫完全持股的企業。
上一世紀80年代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在打造國人危機意識、規劃國家競爭力時,即掌握80年代貨櫃運輸興起,地扼馬六甲海峽等特質,選定PSA肩負打造新加坡為歐亞轉運走廊的建國策略。經由發展IT、整合港口、貨物、港商等資訊物流體系,建立25秒通關到無人操作的營運效能。將新加坡母港發展成為全球最佳貨櫃營運港;順勢輸出其營運管理的KNOW-HOW。
今年2月18日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在印度孟買尼赫魯港投資12億美元,興建貨櫃碼頭(Bharat Mumbai Container Terminal)。尼赫魯港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孟買,為印度最大腹地的重要工業和製造中心。經塔那河連結阿拉伯海;為印度鐵路公司計劃中西方貨運專用走廊之終端站。該碼頭於2015年開始興建,第二階段建成後,將是印度最大的貨櫃碼頭,每年處理480萬個標準箱的能力;尼赫魯港口的貨櫃輸送量達1000萬個標準箱的全球海港(等同高雄港)。港埠的貨櫃碼頭皆以24小時方式營運,完全置外於印度當地基礎建設與經濟發展落後腳步。換言之,將新加坡港的運作效率,原封搬到印度洋畔。
印度總理莫迪重視這個由新、印兩國政府簽約合作的項目。尼赫魯港就戰略位置,恰恰與「一帶一路」中國在巴基斯坦興建的瓜達爾港遙相呼應。
往西,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外港達曼,PSA與沙國國家發展基金共同興建4座貨櫃碼頭。第一期已於2015年完工;銜接中東、歐亞、與阿拉伯半島鐵路運輸。PSA全球佈局涵括東南亞、東北亞、南亞、中東、歐洲、地中海、美洲等地;六成業務集中在亞洲地區。東北亞南韓有釜山、銀川、日本北九州Hibiki港。中國大陸則從大連、天津、連雲港、福州、東莞、廣西青州北部灣,一字排開,涵蓋中國海上絲路各個起始(終)點。拿掉機構名稱,PSA海外佈局地圖,仿若「一帶一路」海上絲路的剪影。
PSA預定在大連港興建18座貨櫃碼頭,目前已經完成14座,全部完工為可達840萬個貨櫃。位於華北核心的天津港、全中國第一座貨櫃碼頭,為PSA於80年代末期中國打造,目前有10個貨櫃碼頭,年營運量近600萬貨櫃。近年PSA、荷蘭、中國等合資設立鐵路貨櫃運輸,銜接中歐鐵路上一世紀90年代PSA在連雲港投資建設貨櫃碼頭。2012年新加坡、江蘇省連雲港市簽訂9億5000萬美元經貿合作,包括增建貨櫃碼頭、大件設備及精密儀器物流中心等領域計畫。2014年中新兩國簽訂「廣西北部灣欽州港(為中國西南出海口)合作發展計畫」,由PSA、新加坡太平船務公司、北部灣港務當局,三方合資興建貨櫃碼頭。銜接中國西南內陸(雲、貴、川、湖南、重慶)與東協,連同海上絲路與重慶為起始的中歐鐵路運輸(較重慶自長江出口縮短12天)以落實「一帶一路」。2015年底已經開始營運,全部計畫完成年營運可達300萬貨櫃。
PSA在越南胡志明市、印尼雅加達、泰國林查班港,都有貨櫃碼頭。與大本營、新加坡母港(全球第一大貨櫃轉運港、轉運量為全球10%,200條航線連結123國家地區600個港口,年營運數量超過3,000萬貨櫃、為高雄港3倍),建構綿密海上絲路。
2010年PSA買下歐洲最大貨櫃集團HNN(安特衛普港口公司等兩家公司合併)成立PSA-HNN,與義大利威尼斯、葡萄牙、土耳其等地PSA投資的貨櫃碼頭聯手,經營大西洋、北海、地中海等歐洲海運市場。
目前PSA全球(含新加坡母港)貨櫃轉運量達7400萬個貨櫃(高雄港總量7.4倍),2015年營運收入36億新幣(約新台幣786億元)。稅前盈餘逾15億新元(約新台幣340億元),獲利率超過4成;新加坡母港與全球佔比各半。
以PPP、政府民間夥伴關係行銷全球
PSA除了新加坡母港外,在全球16個國家地區的港埠、設立逾40個貨櫃集散中心,成立100多家子公司;與當地政府港務管理局、或是主權基金,以政府民間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企業方式經營。在區域發展中相互角逐的中國、印度、日本,為何都敞開大門接受PSA?小國大魅力,新加坡港前進全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答案是,與時俱進,創造核心價值以及服務需求的商業視角,與上述國家保持良好的經貿往來,適時提供各國發展所需。
上一世紀90年代高雄港、新加坡、鹿特丹同為世界前三大貨櫃轉運港。其間變遷,唯獨以全球為客群的新加坡仍位居第一。新加坡在經濟發展軌跡,不乏當年台灣經濟奇蹟的烙印。PSA的「做全球生意」的企圖及能量,或可作為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