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擁有「龐大內需市場、數十億人口所創造出的使用數據量,以及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三大發展利基,使得該國的人工智慧(AI)發展,在產業鏈上從基礎領域、技術層面到終端應用的企業,都有成為全球霸主的企圖與決心。
富邦證券指出,中國企業在AI各產業鏈上呈現百家爭鳴,且三個層次領域均有廠商布局其中,第一、在基礎層面,現階段「雲端晶片」雖由國際半導體大廠把持,但其他如「邊緣運算晶片、大數據、運算平台」等,中國均有重量級廠商布局其中。
其次,於技術層面,各種識別技術、機器學習、以及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廠商整體技術含量已經不亞於國際競爭對手;最後是應用層面,由於中國有廣大內需市場,且政府支持與大企業全力協助發展,目前從個人生活的家居、個人助理、醫療,延伸至企業相關的安防、金融、機器人、客服,甚至未來趨勢的無人駕駛,均有具備高度競爭力的廠商深耕在AI領域。
富邦證券點出關鍵,由於AI運作過程中,大數據的「訓練」與「推理」有助於提升與加快各種應用的實現,中國龐大人口與內需,從線上交易、行動支付、社交軟體等蓬勃發展,到13億人口每年所創造出來的應用數據量,是其他國家所望其項背,受到政府政策進一步加持,中國AI企業布局便以「大數據」為基石,逐步推升至各層次,使得中國AI企業不論廣度或深度皆有比肩歐美,甚至展現出彎道超車的企圖與雄心。
BAT壟斷中國數據
圈地AI產業鏈
深入市場觀察,富邦證券分析,中國大數據企業主要是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而這互聯網三巨頭BAT又可分別代表著不同數據型態霸主地位。
阿里巴巴本業著重在電商領域,旗下淘寶網站日瀏覽量超過1億人次,年交易額超過1兆人民幣,整體規模遠大於美國電商亞馬遜,使其坐穩「交易型」數據領導廠商寶座;騰訊則著重在通訊軟體與線上遊戲,其中微信每個月活躍使用人數就高達9億人,是「關係型」數據霸主;百度旗下搜尋系統每月活躍使用超過6億人,加上線上視頻等相關服務,使得百度在中國「訊息型」數據具有領導地位。
根據統計,BAT三巨頭壟斷中國超過80%以上的互聯網數據量,挾帶大數據優勢,各自建置AI雲端平台,發展成阿里雲、騰訊雲與百度雲。富邦證券指出,建置雲端平台與蒐集大數據,為BAT在AI領域建立了強而堅固的壁壘,使得其他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富邦證券指出,建置雲端平台有助資訊蒐集、分析,並提供下游技術層在AI技術開發時,訓練所需的大數據與解決方案;企業應用部分,雲端平台更可解決企業在發展AI過程中所面臨的窘境,例如晶片運算效能不佳、數據量不足、伺服器平台建置成本高昂等問題,加速整體應用進展。
與此同時,BAT目前也投資30餘家上市公司、數百家未上市公司,在中國互聯網未上市創業公司中估值前30名公司中有80%背後均具有BAT的身影,環環相扣的產業布局,使得集團版圖可以持續向外發展。
BAT除了採傳統水平式發展,投資領域觸角深入各行各業,舉凡電子商務、企業服務、軟硬體、醫療、交通與娛樂等,皆有BAT扶持企業在其中,並且藉由母公司垂直式資源投入、扶持整合,各自形成自己的體系與戰略規畫,藉由雲系統蒐集大數據、儲存與運算中心資源,協助集團企業在雲端伺服器上進行AI訓練與辨識,加速技術效能。
由軟到硬
大舉進軍AI處理晶片
其實,已經有愈來愈多國際半導體大廠看上中國AI內需市場的龐大商機,及其技術人才的發展潛力,並預期中國AI晶片未來數年的成長,將優於整體產業表現,因而加碼投資AI應用,冀望能在中國廣大的大數據基礎上搶佔商機。
富邦證券指出,因市場與政策的雙重加持,中國AI晶片廠商發展進度逐步追趕國際大廠,大多已導入先進製程,尤其AI運算晶片市場主要聚焦ASIC晶片,因為ASIC優勢在於AI深度學習運算隨著應用的領域愈來愈廣,在硬體與晶片上的設計也會愈來愈具獨特性,ASIC晶片的效能與功耗可完全適配於AI演算法或應用在行動裝置,被視為未來出貨量成長性最大的晶片類型。
同時,中國廠商也開始投入開發ARM架構的晶片或類神經網路晶片(NPU),至於應用面則不論機器視覺、語音辨識、深度學習,或智能駕駛、智能監控等,皆為廠商積極開發的領域,呈現百花齊放的榮景。
資金追捧
中國AI族群身價高
富邦證券指出,從智慧監控到無人商店、無人機發展到無人車、工業機器人再演變成各式的服務機器人,中國從龐大內需市場與在線數據基礎出發,不斷嘗試發展各種新型AI產業模式,培育出既廣且深的AI產業環境,造就相當多的投資商機,並吸引眾多資金追捧,推升中國AI企業身價與估值持續走高。
然而,究竟要如何掌握中國AI投資潮流,富邦證券指出,雖然中國AI產業發展趨勢明確,個別公司經營策略與發展模式仍需面臨市場考驗,因此投資時,建議慎選「基礎層面」與「技術層面」的領導廠商,分批布局建立長線持股,以降低短線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