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中小微企業發展 輔導經驗與國際化

Foto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目標在為中小企業創造有利的生存與成長環境,主要著力於追求合適政策法規、提供經營輔導、解決財務融資問題、建構資通技術運用能力與創業育成等五面向。於輔導方面在經濟部底下有12個體系,包括工業局負責的研發、工業安全、生產技術及污染防治,國際貿易局負責對外貿易之輔導、商業司負責國內貿易(前兩者常稱一體系),以及中小企業處負責品質改善、相互支援與合作(同業與異業)、資訊管理、經營輔導及創業育成;同時該處負責部內12個體系之協調及部外之幕僚作業。

 台灣產官有極密切聯繫,可從對中小企業提供之服務網絡看出。以中小企業處而言,在北、中、南各有一直屬之服務中心,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於各縣市有協會與各縣市政府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與工業投資策進會同一組人馬)相對應,及存在一非正式組織之各縣市中小企業服務志工(或慣稱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促進會,另並行之全國工業總會與商業總會轄下之各縣市工業會、商業會,還有青創總會與各地分會,也扮演不同之輔助角色。

 產官學研之合作與研發體系有密切關係。台灣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發展與商業化分為3個層次,由中央研究院到各部會,配合各財團法人研究機構及大學技術研發轉移中心,以及各產業公協會與各特定產業之技術行銷市場資訊中心,共同形成全國性之研發體系。迄今台灣已有超過百間育成中心,其中80%以上設在各大學內,可見產官學研透過育成中心對創業之作用。

 本人於派駐拉美邦交國任內曾透過我外交部雙邊合作計畫,協助駐在國3所公私立大學成立4個創業育成中心。而在另駐地經濟參事任內曾與國合會協同中美洲經濟整合銀行成功舉辦中美洲外銷推廣政策策略行動論壇。在國內貿易部份,商業司配合中小企業處推動「一鄉鎮一特色產品」(OTOP),在帶有地方文化特色加持下,台灣也發展至地方特色產品的『產地認證』;我國10年前已在APEC分享且及於拉丁美洲各友邦。本人甚且曾應邀於某駐地工商部與世界智財組織WIPO合辦之相關拉丁美洲研習班演講分享我國中小企業原產地認證與IPR等相關發展經驗。這也是我邦交國所缺者。

 近年大家耳熟能詳的PPP在拉美邦交國也開始重視,但離台灣成熟的產官學研合作模式尚有不小差距,而目前由具技術研發與產業輔導背景者主政中小企業處,相信在輔導與協助中小微企業發展升級及輔導經驗國際化上將再造新猷,如能達到企管策略大師彼得杜拉克所創議國際化、資訊化、創新與整合知識經濟(4I+KM),將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對拉美友邦可借鏡的是:(1)須建構與加強研發體系,結合當地如國科會、教育部、各大學(技術移轉中心、創新及企業育成中心)及研發機構等之資源;(2)須聚焦於策略性產業(民生工業如農產加工、教育產業如職訓、綠色產業如替代能源、及觀光服務業等);(3)注重觀念教育與人力資本之培訓,諸如邏輯與運算能力、時間觀念(效益成本)、外語能力及資通運用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