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該研究變異數了

Foto

自從行政院表示我國首季「實質總薪資」達59,852元,創歷年同期新高之後,便遭到漫天蓋地的批判,有人反諷「是我拉低了台灣薪資水準」,還有人認為政府官員是睜眼說瞎話。

 59,852元是個平均數,既是平均數,就意味著有人會高一些,有人低一些,這就是平均數的特性,平均數的目的是要描述總體的趨勢,與個體有落差,理之必然也。

 然而,平均數終究是不足的,統計學告訴我們描述一群數據,除了要靠平均數,還得靠變異數,前者衡量數據的水準(location),後者描述數據的分布(variation)。

 一般而言,如果一群數據分布的很均勻,則變異數很小,平均數會接近個體的感覺,而當數據跌宕起伏,變異數很大時,則平均數與個體的感覺會格格不入,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很遺憾的,我們如今所有總體指標幾乎全是平均數,出口、物價、就業、薪資、所得、國富統計全是平均數,過去曾有人罵物價指數離民眾太遠,也有人覺得國富統計是天方夜譚。然而,這就是平均數,平均數是描述總體的趨勢,不符合個體的感受,是本然之事。

 平均數就是如此,我們不能說它與我的感受不同就否定它,而是應該進一步去探討這群數據的變異情況,也就是探討其分布的變化。長期以來,在談一國的家庭所得時,我們除了想了解平均水準,也會想了解所得分配情況,所得分配就是變異情況的描述。

 近來大家開始重視中位數,因為透過中位數或四分位、十分位數可以了解其分布情況,在各類經濟活動差異逐漸擴大的今天,平均數的力有未逮已日趨明顯,變異數的重要也已不言可喻。

 長期以來,平均數擔了太多責任,承受了太多罵名,這全是因為多數指標迄今仍缺少變異數(或標準差)所致,如何精進變異數的編製,自應是統計部門日後該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