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國巨員工認股的「認購者們」

Foto

國巨總經理張綺雯6月公告買進自家股票1,175張,執行每股58元的員工認股選擇權,履約平均價格在1,085元價位,獲利上看12億元,羡煞全台所有專業經理人。小股東無不納悶,國巨的「認購者們」中,究竟誰才是最大的贏家?

 放眼望去,台灣員工分紅認股金額(或薪酬)與全球資本市場的紀錄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若由大陸薪酬水準來看,員工身兼大股東的最高紀錄保持者屬雷軍當之無愧。他在小米上市前以股分為基礎的薪酬近人民幣99億元(逾新台幣400億元),小米給的最海派,當事人也拿得爽快。這項紀錄也超越2014年京東上市前董事會就獎勵創辦人劉強東所祭出的4%股權,約當時市值近新台幣200億元。

 另外,若用全球專業經理人來推論,google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去年年薪為1億9,970萬美元(約新台幣59億8,920萬元)也傲視群雄。他拿到的近2億美元中基本工資只有65萬美元(約新台幣1,950萬元),但高達1億9,870萬美元(約新台幣59億5,921萬元)股票分紅,也是高到嚇人。

 拿google再與國巨仔細比較,google(Alphabet)上周市值8,148億美元(約新台幣24.4兆元)與國巨的今年最高市值4,432億元相比,相差54倍,若用同等比較方式來看看CEO的福利,就看得出台灣CEO也有國際級的水準。

 然張綺雯在2014年8月12日接下國巨總經理一職,創造國巨市值由446.5億元大增近4,000億元,大增8倍的功勞也不容抹煞,因此,員工認股所產生的高薪酬高績效的綜效完全在此發揮無遺。

 但是投資人千萬不要忘了,國巨的員工雖然享受到員工認股的福利,成為全台專業經理人中最大的贏家,但是這件事的第二大贏家,那就是國稅局,才是最大受益者。

 倘若張綺雯在拿到持股後馬上賣出國巨,獲利逾12億元,但因課徵40%綜合所得稅,僅能進帳7.2億元,國稅則爽爽入帳4.8億元。張綺雯的員工認股選擇權的持股成本因為稅率的因素,變相拉高她的持股成本,所以持股成本並非大家認為的58元,實質成本則拉高至每股458元以上的水位。

 其實,員工認股稅率的認定不斷改變,張綺雯所納的「萬萬」稅究竟有沒有超過4.8億元並不能如此簡單計算就可以得知,這原因始自於浩鼎員工認股事件,改變了納稅生態。

 回首2001年台灣第一家對國內員工發行股票選擇權的世界先進,初期稅率是以員工執行日當時價格進行課稅,這種認定方式長達15年之久,直到浩鼎在2016年至2017年時股價暴起又暴落,才改變生態。

 國稅局當時認定浩鼎員工於2016年1月8日認股價位為700元,扣除浩鼎員工認購價248元計算,要求隔年員工每張股票要繳交40幾萬元員工認股收入,引發員工大聲喊冤。因為浩鼎發行員工認購權證一年後,股價腰斬且跌破300元大關,若是抱著沒賣的員工,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薪水不賺反而倒貼,因而提出訴願。

 如今,針對員工認股的課稅問題,會計師指出,目前已改由「執行價格」及「實際出售」二價位孰低者做稅源,針對已出脫的員工持股,隔年才併入綜合所得稅,未出脫持股則不在此列。

 假設張綺雯本次賣股的執行認購價位是1,085元,但是到10日收盤價532元才賣出,張綺雯實際拿到的收入將是532元扣掉員工認股成本58元,乘上持有股數1,175張後,再扣除40%綜合所得稅,才是真正的進帳。初估她可拿到的金額將會由12億元大幅縮水至3.34億元,但國稅局最少仍然可以拿到2.2億元的稅金,隨股價幾番潮起潮落,其實國稅局才是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