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從中國經營非洲 看美國拚海外投資

Foto

9月3~4日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舉行,非洲53國領袖與會,習近平親自主持,盛況僅見。就在這個當口,華爾街日報報導:為對抗大陸抵擋一帶一路勢力,美國拚海外投資,整合對外投資專責機構「海外民間投資公司」OPIC,將海外投資上限提升超過一倍至600億美元。

與中國相較美國海外投資猶若杯水車薪

 根據報導,美國現有的海外投資230億美元,分別是亞洲35.3億美元、中東/北非35億美元、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59.4億美元、歐洲/中亞33.5億美元、拉美/加勒比海52億美元、其他多重地區4.8億美元。相較中國的亞投行500億美元,中東歐16 +1「中國/中東歐基金」規模100億歐元(約110.5億美元、計畫帶動500億歐元專案融資);非洲一地,中國投資達1,250億美元(此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料,中國官方數據為1,100億美元)。換言之,美國海外投資僅佔中國在非洲投資的1/6;還不包括中非合作峰會開幕當天習近平提出將對非洲再增加600億美元經援(無償援助、低利優惠貸款、專案開發基金、中國企業投資非洲基金等)。習近平新增對非洲的經援,相當於美國海外投資總數欲提高的上限;相較中國投資非洲,猶若杯水車薪。無怪乎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凝聚非洲53國領袖齊聚北京。

 深入非洲、博感情

 一位在非洲耕耘30年的華商表示,中國投資非洲既廣且深,根據非洲國家地區的特質,由各省國企派遣專責單位,自水電設施、鐵公路、港口、機場交通建設等基礎設施著力。中國是以發展中國家過來人的低姿態協助非洲,從工程人員、施工團隊、機械設配、營運管理,一手包辦。對人力、技術、設備俱缺的非洲而言,是非常受用的。

 2014~15伊波拉疫情情嚴重的時刻,西方國家派駐當地的工程團隊紛紛撤離,中國反而派遣公衛防疫團隊前往。

 當時由中國三峽集團承造興建中的幾內亞凱樂塔水電站,中國派駐700名工程施工團隊,不受疫情影響,與當地1,500名僱員在中國派來公衛防疫專家指導防控下,工程繼續進行,是伊波拉疫情爆發時僅有留在幾內亞的外國群體;並且提前半年於2015年9月完工。完工時,幾內亞總統親自主持,剛果、迦納、尼日利亞等西非十國領袖前來參加。幾內亞將水庫圖象,印在發行紙鈔上,象徵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彭博新聞社發佈的標題:「伊波拉疫情爆發期間,依舊修水電站,中國贏得非洲友誼」。中國不但解決幾內亞電力短缺,也取得該國豐富鋁土的採礦權。

 投資未來

 投資未來,是中國經營非洲的大策略。除了富裕的南非外,非洲各國基礎建設70%以上是來自中國各省的國企與銀行興建融資(少部份日本承包)。完工的基礎設施,提供非洲經濟發展的基石。加上近年來非洲政情穩定,中國營建相關產業,隨之進入非洲,並廣設產業園區,帶動非洲經濟發展。中國去年完成興建肯亞首都內羅比至印度洋口岸蒙巴薩港的「蒙內鐵路」,位於東非門戶、人口4,600萬的肯亞,首都地區大型現代建築如雨後春筍;中國江蘇、福建、四川各省國企在肯亞都有項目。非洲廣東總商會於今年8月在內羅比揭幕,廣泛用於瘧疾治療的中藥品「青蒿素」,成為中國官員訪問非洲的國禮。

 在農業上,大陸也積極仿效上一世紀70、80年代台灣對非洲以農業技術協助的方式,深耕當地。大陸派駐農技人員到莫三比克、出口農機設備到津巴布韋、培訓剛果熱帶農業技術、協助坦桑尼亞提升水稻產穫、將稻米引進烏干達解決糧食問題。

 根據聯合國方面的統計,2000年,中非貿易額只有大約100億美元,2017年則已經達到了近2,000億美元。過去九年來,大陸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國,佔據投資與貿易近一半的市場。主要的民生工業產品都是自大陸進口。例如位於尼日全非洲最大的電子市場,90%的產品都是來自大陸。2017年非洲手機霸主、來自大陸的傳音,半年銷售即達5,000萬隻。位於肯亞首都奈羅比非洲最大的建材銷售市場,大陸廠商幾乎囊括其間。當地觀光產業,中國為最大客源,衣索比亞首都機場,中文標示隨處可見。

 一黨專政,國家政策有連續性

 投資非洲成果斐然,與大陸一黨專政,國家政策具有連續性有關。大陸以豐厚的外匯財力(其投資非洲總額為購買美國國債1/12), 集國家意志、以建設13億人口的開放進程,複製在12億人口的非洲大陸。大陸在非洲的建設猶若「屯墾」-將開發非洲與國家利益劃等號,實與其一黨專政、政策具有延續性相關。習近平就多次公開表示重視非洲、親訪非洲九次,加上這次中非合作峰會,見過非洲領導人近200人次。至於經援的預算,也是他一句話,就拍板定案。

 相較於美國的政黨政治,總統一任四年,政府預算是國會、總統等多方利益團體妥協結果。中東地區多年為美國外交焦點,大量資源用於海外出兵;真正著力非洲,極為有限。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中國展現超人氣的凝聚力,一如去年5月北京「一帶一路」峰會的再版,震撼國際列強。這回川普與美國國會難得一致聯手同意提高海外投資上限至600億美元,抗衡中國「一帶一路」;雖說亡羊補牢,應猶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