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壽險業今年的新契約保費可望突破1兆元,以相較歷年最快速度成長著,壽險國外投資9月也應該會突破新台幣16兆元,以政府不樂見的速度增加著。
金管會已下了命令,國外投資加計國際板債券不得逾可運用資金的65.25%,若加計外幣傳統保單最高就是占84.5%,就是至少要有15.5%的資金是以新台幣的方式,投資台灣,目前規模大約是新台幣3.6兆元,扣除在台股的1.6兆元、在不動產的1.2兆元,在公債的1.4兆元,其實就差不多了,也不太難達成。
但壽險業者每每講起就忿忿不平的是「這不是錢流國外」,強調國外投資不是不愛台,是肩上背負著對保戶的承諾,及股東的期待,必須投資國外賺取較高的利率,錢一定會回來,才能給付保單滿期金。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各家壽險公司在市場競爭壓力下,承諾給保戶高於銀行定存的利率,又要支付銷售通路佣金,還要養活一大公司的員工,最後還要獲利創新高,要給股東一個交待,不去資本市場拚搏,哪裡賺得到呀。
但台灣的資本市場相對淺碟,各界可能忘了2008年時台股從9000多點在半年內跌到4000點,那時壽險公司的投資部門簡直是「世界末日」,已經完全不相信自己,根本不敢看老闆的臉色,而壽險公司的老闆簡直是手涼腳涼,身家去了一半不止,資本適足率降到谷底,公司能不能度過風暴都不知道。
那一場災難很多公司花了許多年才重新站起來,大部分的公司現在不太敢再重押一個市場、重押一檔個股;但業績不能停下來,資產不能不成長,台灣持續的低利率,錢就一直往壽險業跑,壽險公司只好去國外尋找更高利率的投資工具,賺錢來付給保戶、通路及股東。投資國外比重這麼高,風險會不會過大?現在全球連動,就算不投資國外,台股一樣受到國際情勢影響,還不如找一個更大的池子,震起來水花至少比小池子小。
那保戶該不該繼續追求壽險公司的高利率誘惑?若有閒錢、有需要、有錢賺,為什麼不呢,若是壽險公司保證的利率,就一定拿得到,且只要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這種民主氛圍持續,怎麼可能讓保戶血本無歸,更重要的是應公布各公司利變型保單分隔資產的投資報酬率,讓保戶去選投資本事更高的公司,且監督各公司有沒有按投資報酬率來提高宣告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