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氣候周」活動在九月底登場,碰巧全世界也正處於因應氣候變化的關鍵時刻。這與前兩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巴黎協議」剛完成簽署,看似已為解決氣候變化的加速行動奠定了基礎。但現在,這種樂觀的想法已轉變成擔憂;排放量正在上升,而非下降;而世界各國距離「巴黎協議」設定地球增溫幅度與前工業時代相比必須在攝氏2度以內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更不用提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最安全的水平是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
這些目標並非遙不可及,但除非我們加快步伐採取行動來解決氣候變化。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以多快的速度,將金融機構的資金從高碳產業及相關活動朝「更綠化」的方向前進。
這裡有一些值得歡呼的理由。滙豐最近委託金融市場研究公司East and Partners 進行的調查顯示,愈來愈多的投資者和企業正在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因素納入投資策略。特別是現在,投資者認為ESG 不是一個道德的利基點,而是投資組合的核心根本。
然而,這種轉變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發生。未來的15年內,預估需要100兆美元的資金開發新技術、建立新的基礎設施,並同時支付氣候變化所產生的費用。但綠色融資目前仍只佔整個資本市場的一小部分,且主要是由政府、大型企業和開發銀行主導,而不是由構成「實體經濟」的企業主導。
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參與,才能有效的擴大綠色金融市場,此舉有助於將綠化和ESG納入大多數的融資行為,並且得以重新調整上兆美元的資金流向。
目前,市場仍然面臨著巨大的阻礙。因為對各方來說,ESG、永續發展和綠化的定義不一致是一個問題,投資者亦未獲得良好或一致的資訊作為決策依據。由於無法提供可作為比較的資訊,市場很難以環境為基礎作出區別,從而阻礙了風險的準確定價,並推遲了低碳世界的到來。而這又直接導致投資機會和可識別綠色資產的缺乏。
企業對於投資者「碳上癮」的最佳補救方式便是更完善地揭露資訊,即為市場提供更有品質且更一致的氣候變遷因應措施,說明自身如何做好完善的準備。這將為機構投資者,也就是擁有數兆美元資產的管理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資訊,確保資金挹注到正確的領域及範圍。
G20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轄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專案小組(TCFD)已經為全球努力的方向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標準。實施該小組的報告建議應該是全世界的優先事項,然而,在各國監管機構開始著手解決此議題之前,取得真正進展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這意味著私人機構面臨到一個很短的時間範圍,大約是18至24個月,足以證明自身能夠改善資訊揭露的程度。但就目前而言,僅有十分之一的投資者和發行者聽說過TCFD 的建議。中央銀行、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需要立即著手提升認知。大型企業、監管機構和政府需要迅速合作,以TCFD 的報告為基礎,為良好的資訊揭露作出指導和示範。企業也需要進一步承擔責任,與其坐等監管機構出手介入,倒不如現在就採取行動,並給予同業壓力,以商定一個對每個人來說都具有意義且更詳細的資訊揭露框架。
對於許多讀者來說,TCFD 和資訊揭露聽起來一定很神秘,或許只是金融家和行政機構所使用的另一個縮寫。但事實上,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不僅對銀行、企業和政府機關而言,而且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和居民生計而言,更完善的揭露可以讓資金釋放,讓低碳目標成為現實,最終並可保護我們的地球。我們相信,當具有社會影響力和地位的人士在「紐約氣候周」聚集時,氣候變遷的議題會是眾人討論且致力改善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