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併購活動熱絡,各國企業為了領先競爭對手、取得創新機會或是重塑策略方向,均積極投入海內外之併購活動,而私募股權基金在這些投資、處分案件的背後,經常扮演重要推波助瀾之角色,著名的案件像東芝出售半導體事業部,即可見到眾多私募股權基金積極搶標。這樣的趨勢亦反映在過去幾年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金額及募資金額上,2017年全球私募股權基金相關的投資總額達到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高點,而當年度私募股權基金的募集資金亦創下歷史新高的4,530億美元。伴隨著過去幾年的高額募資,全球私募股權基金目前擁有大量的剩餘可支配資金((Dry Powder) 需進行投資,預計會進一步推動全球產業的整併。
相較於國際市場上私募股權基金的活絡程度,過去十年間私募股權基金在台灣投資一直處於低檔,幾乎沒有出現任何具指標性意義的大案;而部分案件在執行過程中因受到市場輿論、政策不確定、審查不透明而延宕破局,直接影響了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對台灣投資的信心。這樣的局面終於在2018年7月KKR宣告私有化李長榮化工後,出現了一絲曙光,業內人士無不關注此類具有指標性案件之後續發展,並可能作為未來投資台灣企業的重要參考之一。
平心而論,過去私募股權基金在雙卡風暴時對台灣銀行業的股權投資,或是協助有線電視台的制度化、數位化,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曾有過長足的貢獻。而國巨今年斥資新台幣220億元收購的美國零組件廠普思電子亦是私募股權基金協助企業轉虧為盈的經典案例之一。在普思電子私有化的三年間,橡樹資本協助普思電子從一家面臨流動性風險之公司,跨入新的利基市場,取得關鍵客戶,同時落實工廠自動化,撙節非必要開支,迅速轉虧為盈,也使普思電子成為國巨多角化發展的一枚重要拼圖。此外,國內一些中小企業在私募股權基金協助下,進行產業整併或業務調整,讓營運內容更為多元化及國際化後,近期也成功邁入資本市場。
筆者在過去十幾年內,親身參予並近身觀察私募基金的操作,深自以為私募股權基金專業的管理思維以及集團的國際資源,或可帶領多數台灣企業突破傳統中小企業家族式經營所造成之成長瓶頸,進而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如同業內某一具有名望的業界人士的說法,台灣企業缺的並非資金,而是可帶領企業脫離困境的智慧資本,私募股權基金提供的國際級人才、資源以及系統性的運作思維,將在台灣經濟與產業生態面臨升級的關鍵時間點,成為企業轉型路上之良伴。
深切盼望各界人士,包含主管機關、企業界、利益團體,能更正向的看待私募股權基金的運作,在各方努力下,帶入更多優質的私募股權基金及國際級的專業人才,讓私募股權基金能夠健全蓬勃的發展,同時協助台灣企業與國際接軌,延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共創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