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從萬科股權之爭 審思企業治理難題

Foto

停牌大半年,風波重重的萬科A終於在7月4日重新交易,開盤後連兩個交易日鎖在跌停,到第三個交易日(7月6日),成交額高達人民幣201.06億元,是上市25年來之最,之後交易恢復活躍。萬科A停牌近120個交易日裏,萬科H股股價從每股22.9港元跌至每股15港元左右,創下約30%的驚人跌幅,市值蒸發約800億港元。

萬科的未來會如何?相信復牌後的萬科,管理階層與華潤、寶能間仍會持續角力,最終結果還不能下定論。就在萬科A復牌前的7月3日晚間,萬科發佈公告稱,否決「寶能系」召開第二次股東大會提請,回應「寶能系」提出的罷免全部董事議案,似乎最為緊迫的「紅色警報」暫時解除。而在此前,以王石為代表的萬科管理階層態度的轉變亦很微妙。2015年底,王石曾公開喊話說「不歡迎寶能成為大股東」,在6月27日的萬科股東大會上,這位萬科創始人對當初的傲氣表示了反省。王石稱當時沒用「野蠻人」的字詞,而是「惡意收購」,「對於姚振華先生,如果我的一些話造成他被認為是野蠻人,那麼,我表示歉意。」7月1日萬科又連發多篇公告,內容關於修訂重組預案、答復深交所問詢函、公佈6月業績、重申董事會議事規則等,這一系列動作,都像是給華潤一個交代。7月7日,鉅盛華表示,尊重且看好萬科的管理團隊,對萬科管理階層保留期待,歡迎並真誠希望管理階層中的優秀者繼續留任,此舉疑為寶能喊話示好。

過度自信 王石自陷險境
事情似乎正在朝緩和的方向發展。大戲到這就落幕了嗎?怎麼可能!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或許不該再沉醉於劇情本身了。在萬科這場保衛戰當中,人、企業和資本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值得反思。

萬科寶能此役震動業界,只因變局非常,堪稱險象環生,絕對扣人心弦。

第一季:寶能系如潛艇浮出水面般,奔襲萬科,意欲吞而食之。王石謀求大股東華潤支持,對寶能姚振華展開聲勢浩大的阻擊戰。第二季:有消息稱,為徹底擊敗寶能,王石試圖與多家實力型商業巨無霸勾連,但均被否決。第三季:深圳地鐵現身,據傳在深圳市府力挺下,意欲入主萬科,奪取話語權。第四季:靜坐一旁的華潤突兀殺出,斷不能坐視自己的領地落入他人之手,所以,華潤怒而出手,一擊致命。第五季:寶能姚振華神補刀,要「血洗」萬科。第六季:萬科抽刀,深交所突向華潤及寶能系分別下發關注函:「華潤、寶能,你們究竟什麼關係?」第七季:萬科、寶能紛紛軟化,釋放善意,真假難辨。

很明顯,華潤是王石沒料到的變數。王石之所以未思及此,主要還是自身傲慢所致。其實道理很簡單,寶能的萬科股份都是從散戶買的,並沒有影響到華潤,所以華潤一直隔岸觀火。而當萬科要引入深圳地鐵的時候,是要稀釋華潤的股份的,便要直接影響到華潤的利益,怎麼可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本來是坐著頭把交椅,眼瞅著要被擠下去,連招呼都不打一聲,華潤自然不能再當透明人。別忘了,華潤可是國企背景,怎麼可能把第一大股東晾在一旁呢?說來難以想像,但王石就是會犯這樣的大錯,而且禍根在多年前就已埋下。

王石的夢想,就是將萬科打造成一個典型的大眾持股公司。從1993年到1997年,萬科最大股東持股比例始終沒有超過9%,1998年的前10大股東持股比例共23.95%。在進行股權結構安排時,王石個人曾經可以名正言順地擁有超過50%的股權,但他放棄了,他一心想當個專業經理人。

但大陸的公司法並沒有法條支持「大眾持股」的形式,而這種股權結構,容易被資本「襲擊」。1994年君安證券曾企圖探股萬科,王石阻擊成功,危機解除。或許,這讓他盲目自信。

後來,大國企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擁有15.08%的萬科股權。華潤那時的當家人、董事長宋林與王石的關係不錯,華潤樂當單純股東,與萬科也一直相安無事。但宋林2014年因受賄等系列問題下台,新董事長是傅育寧,華潤與萬科的關係發生微妙變化。這時,王石感到了一些危險,就在2014年提出事業合夥人制度,準備執行百億回購計劃,執行過程中,遇上了寶能的「惡意收購」。

早年的成功,讓王石這些年的行為頗有些垂拱而治的志得意滿。王石這幾年離企業太遠了,沒有全心投入管理工作,反而過於高調和頻繁地參加和企業無關的社會活動,從爬山、交往女明星到賽艇,興趣極為廣泛。寶能指責王石未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恐怕是講得通的。但這些,都不是今天讓王石陷於被動的原因,真正的主因,是萬科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萬科的企業產權和實際控制人的關係並沒有隨之相應調整。在這點上,王石太陶醉於自己原來的專業經理人價值觀,而錯失了調整萬科股權的最佳時機。

對於王石今天遭遇,業內人士認為,問題根源在於萬科過於分散的股權結構。在當年萬科集團進行股份制改革的時候,王石放棄了股權,只當專業經理人。也為此後的「野蠻人入侵」埋下了伏筆。

專業經理人之殤?
很多人說,萬科股權之爭,帶來的重要影響不僅是萬科這家企業,而是現代企業制度與專業經理人夢想破滅。究竟應該如何看這個問題呢?

中國常見的資本與企業關係,有以下幾類。

其一,國企。常因官股的延伸表現為國企的傲慢以及低效,這一直遭社會詬病。

其二,家族性民企。個人牢牢控制股權,部分委託專業經理人管理,部分實行家族化管理。這種家族性民企,容易在管理上獨斷,並因獨斷而產生許多短視行為。

其三,資本性民企。企業因風險投資或股權收購,被一家或兩家以上資本權力所控制。有些資本僅滿足於財務性投資,目的是從分紅中得利,有的資本直接控制企業,形成資本獨裁。

其四,散戶式民企,即王石所希望的大眾持股公司。沒有大股東控制的企業,企業的資本權力相對分散,較易實現專業經理人治理的有效架構。由於股權分散,管理階層需要面對眾多股東的聲音。

這些企業的資本形式均有利有弊,各有千秋。國企雖然毛病很多,但往往享有官股的特殊照顧,可以在社會上強勢些。家族性民企如果被具有超級戰略眼光的掌門人控制,企業發展所受到的外界干擾極小。資本性民企若被優秀人才掌控,一樣可以讓企業良性發展。散戶式民企有可能更注重制度,形成獨特的優勢。

但國企的官式獨裁,家族性民企、資本性民企的資本獨裁,都容易將企業帶入險境;散戶式民企也可能因為資本約束不力,而導致企業被管理階層暗算。

不少人認為,資本的天性,不是對經營狀況不佳的企業重新治理,而是搶奪優質企業控制權,以分肥為目的,必然將優質企業帶向毀滅。而散戶式民企即大眾持股公司,股東利益一旦受損,企業會立即捲進社會輿論的風口。但只要這種企業股東權利不被剝奪,在制度設計上有保證,在專業經理人的治理下,企業自我糾錯的能力會比較強,就可以形成理想的發展模式。萬科過去的成功也得益於此。看似有理,但細細琢磨,萬科是遇上了王石,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專業經理人都如王石這樣的人物。如果說資本是逐利,專業經理人又何嘗不是?
企業家與專業經理人的責任與利益是不同的。企業家往往是一家企業的締造者,對於企業具備情感和財務上的責任,他們往往也是企業股份的持有者,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也將是自己的利益所在,因此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是企業家主要的責任之一。

而專業經理人一般是企業雇傭的專業管理者,領的是工資,當然現在很多企業對專業經理人增加了股權激勵,他們主要是對企業經營績效負責,而企業的績效增長與業務擴張才是專業經理人的利益所在。在很多企業的經營上,專業經理人雖然並非不關心利潤,但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將利潤用於自己的目標,給自己發放更高的薪水,再將其投資於公司規模的擴張,以獲得更大的權力和更高的地位。這些管理者的目標並不必然會使股東的回報最大化。

因此,企業家們的利益所在是營業利潤,責任所在是對整個企業的經營結果負責,對所有的債務和投資決策負責。而專業經理人的利益所在是工資收入和經營回報,他們更看重如何把企業的業績搞上去,而並不具備對企業最終經營結果的責任。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09期(https://www.facebook.com/duowei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