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智慧機上盒的迷失

Foto

近期筆者在與企業先進交流之際,經常被問及「幾十年的老機台,是不是裝上智慧機上盒,就能夠做到智慧化生產?」在此,筆者必須澄清,智慧機上盒對於資源有限,無法投資新設備的企業來說,確實是轉型數位化和智慧化的必要作法,然而卻也因為各界的過度期盼,對智慧機上盒陷入只要裝上就能立竿見影的迷思。

 倘若把智慧機上盒比喻成電視機的數位機上盒,其目的都是為了讓設備達到數位化,但兩者在運作上卻大不相同。一般家庭傳統類比電視,只要裝上數位機上盒,幾分鐘後就能觀看高品質多頻道的節目;然而機器在裝上智慧機上盒時,在硬體上要考量連結偵測設備及控制器,在管理資訊及輔助機械控制上,也必須考慮運算軟體該如何控管。對於智慧機上盒的運作,千萬別認為只是每台機台花個3~5分鐘都安裝上,就能把傳統工廠變身成智慧工廠。

 有鑒於近期對於智慧機上盒所存在的迷思,筆者在此想做點提醒,請經營者務必打破下列三個迷思,用正確的思維來帶領企業走向智慧化的經營體質:

 一、以機器設備來建構智慧工廠的迷失

 在工業物聯網時代,追求的是打破以往生產設備資訊封閉的現象,以物聯網來提高生產效能和營運彈性,這其中智慧機上盒就扮演著能夠讓沉默機器具備效能可視化的重要角色,如此一來每台機器能講共通語言,機台效能可隨時示警和調整,生產排程能彈性排單,倉儲物流能優化調度,進而能達到快速交貨,並即時回應顧客的需求。然而,經營者要注意的是,僅以「設備角度」建構智慧工廠,忽略設備以外的相關資訊整合,就難以達到整廠效能提升的目的。企業競爭力追求的是整體效能的展現,而不是個別設備或製程的效率,因此,以「管理角度」建構智慧工廠,以工廠的精實價值溪流,作為影響生產績效的重要關鍵項目,由組裝端啟動後拉前端加工製程、物料集結、倉庫揀料/發料等全方位訊息,才能嚴謹取得聯網資訊,真正達到智慧製造的目的。

 二、智慧機上盒適用性的迷失

 智慧機上盒雖然是企業走向智慧化的救星,在實際導入上,卻需依照企業先天條件的限制來進行客製化。例如,工廠機器設備有工具機、產業機械及專用機等應用上的差異;而其所使用的控制設備有電腦數值控制CNC、可程式控制PLC、單晶片控制及手控控制等;機器設備控制器受到國家、廠牌、年代等複雜變數;加上不同企業也會對機器設備管理進行獨特的訴求重點,而數據採集及運算也會有不同管理需求。以上這些因素,皆因不同產業、不同企業而有所差異,也大大限制了智慧機上盒的泛用性。為此,導入智慧機上盒,在硬體上需優先考量連結偵測設備及控制器,來因應企業不同設備管理的需求;在軟體上,則須輔以運算系統來呈現計畫與實際之差異,以及管理資訊和輔助機械上的各項控管,如此才能精準掌握各製程進度,來優化生產排程及生產效率。

 三、智慧機上盒內涵的迷失

 為嚴謹取得數據,智慧機上盒是管理者與機台溝通的重要橋梁,然而並非把智慧機上盒裝上機台,就能直接獲取機台數據,這其中牽涉到機台內部原廠牌所設定是否開放溝通,若是設備資訊封閉溝通,智慧機上盒則需透過加裝在機台上的各種感測器(sensor),做為第一手數據偵測,進而送到智慧機上盒作數據收集與整合,並傳輸到MES系統與ERP系統,作為管理警示與優化用途。為了能提高企業應用性,中國生產力中心也以管理角度發展多款智慧橋接器(Bridge Box),包括智慧加工機上盒(Smart Make Box)、智慧組裝線上盒(Smart Assembly Box)、智慧料架揀貨盒(Smart Picking Index Box),依不同管理機制與資訊系統整合,打造整廠同期化/即時化/可視化的管理模式,以真正實踐智慧工廠之境界。

 欲速則不達,經營環境快速變遷的壓力,難免會使經營者感到驚慌,但是對的堅持、無懼向前,只要方向正確,不要想著一蹴即成,從基本做好打底的工作,在管理上該面對的實質問題不能規避,讓整體營運走向精實管理,具備合理化和標準化,進一步能夠系統化和資訊化,方能成為數位化和智慧化的堅實碁盤,真正達到智慧製造與卓越服務的長遠經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