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補充心靈正能量 改變生命的10個好習慣

Foto

「命好不如習慣好!」好習慣可以幫助達成許多事情,壞習慣卻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能夠有效改變人生的方法之一,就是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藉由好習慣來改造生命,讓生命更美好。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表示,保持正向的正面能量非常重要,所謂相由心生,如果保持正念,事情也會往好的方向進展。「經常有人問我要如何保持樂觀正向的心態?」 對事敏感,對人不敏感
人就是人,有七情六慾,有各種紛沓的想法,念頭也會一直轉變,要一直擁有正向的念頭是困難的。

不過,可以多努力盡量保持正念樂觀的心情,提高保有正能量的頻率和力度,要訣就是「別把油門或煞車踩太緊了」,建議「降低敏感度和轉移注意力」。

許正典建議「對事不對人」,也就是對事敏感、不要對人敏感,對事情保有敏銳度,會增加做事的成效率和成功率,如此就會自在輕鬆,精神上獲得快樂的回饋,而有成就感面對每一天;不要對人敏感,就是別過度在意別人的想法,要活出自己,而非活在別人的眼裡或嘴裡,要對自己充滿自信。

建立正向行為模式,讓習慣成自然

新竹國泰醫院臨床心理師黃珮嘉也認為,保持正念的思考模式,基於「神經可塑性」的原理,大腦可以隨時隨地改變,改變大腦的同時,也影響行為模式的轉變。

因此,只要改變念頭,大腦思考模式會跟著改變,行為和習慣的模式也可以重新建立,就像「開車」一樣,剛上路時很不熟,但會越開越熟悉,大腦的神經元迴路也相同,越保持正念,正向思考迴路越強,正向行為模式建立,「習慣成自然」,越來越往好的方向邁進。

培養10個好習慣

1睡前寫下或是回想一天中發生的3件好事 例如「今天看到的玫瑰花真美,謝謝老天」、「今天好友送我一包巧克力,感謝好友一直對我這麼好」......等,讓美好幸福的心情滿溢,踢走焦慮抱怨的壞心情,心情好,做事會更加順利。

2經常表達感謝之情 常常向幫助自己的人表達感謝之意,不論是家人、朋友或同事,都不吝表達感謝之情,可以寫張小卡片,或是真誠的說聲謝謝,都會帶給自己滿滿的正念,並讓人際關係變得更好。

3誇獎自己、為自己打氣 隨時隨地為自己打氣,起床時喊聲:「加油」,照鏡子時誇獎自己是最棒的,找出自己的優點。因為人不是完美的,都有優點和缺點,放大優點、改進缺點,會變得越來越好。

4建立正向的情緒 2011年學者Frey統整了數篇研究,宣稱正向情緒可能會讓人活得更久。研究發現,快樂的人的壽命比不快樂的人高出14%。保持正向情緒可以讓生活充滿正能量,還有更多機會活得更久。如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樣,事情都有正反兩面,學習多看正向的那面,例如業績不理想,告訴自己下次進步空間很大,遠比一直自怨自艾來得更好。

5幫助別人、行公益之事 有句俗話說:「助人為快樂之本。」此話一點不假,幫助別人、做公益這類「利他性」的行為,不只幫助了別人,更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會提升自己的價值感,更加肯定自己,也使自己的人際關係更加融洽,讓生命有良善的循環。

6規律的運動 運動好處多多,運動會增加腦內啡和神經滋養分子(BDNF)分泌,調節大腦神經功能,幫助心情放鬆、提高睡眠品質。運動時間建議1週至少累進達到150分鐘,可以分成3~5天、每天30~60分鐘,養成規律和常態性的運動習慣,比短時間高強度運動更有效果,就算是每天10~15分鐘,累積到每週有150分也可以,「有動比沒動好」,記住這個觀念就對了。

7多讚美、少抱怨 看自己的優點,也要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許多人習於抱怨,怨這怨那、怨別人沒對自己好,或是有錯,都是別人錯,如此一來,不只影響人際關係,久而久之,也忘了「欣賞」別人。因此,要讓自己更好,一定要「截長補短」,多看別人的優點、真心的讚美,並且學習別人的優點,改掉自己的缺點,會讓自己的能力更強大、更正向美好。

8學習專注於當下 現代社會與外在環境存在太多會造成分心的事物或刺激,讓人的情緒經常處於游移、擺盪的狀態,例如一邊跟家人吃飯、一邊滑手機,或是一邊看電視、一邊打電動,3C產品的興盛不只讓人際變得疏離,也會讓人忘了專注和享受當下的美好,練習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會讓心情更穩定,減少焦慮不安的情緒。

9少花時間在網路虛擬世界 網路時代來臨,社群網站成為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每天使用臉書(Facebook)的人不在少數,但有研究發現,臉書重度使用的人,與憂鬱、忌妒和孤立、沒自信等具有關聯性。還有研究顯示,停用臉書1週後,反而會覺得生活更快樂,除了避免產生忌妒、影響身心的文章外,也因為減少掛網時間,實際與人互動,有助於更良好確實的人際關係,並讓生活更充實、更樂觀正面。

10培養廣泛的興趣 生活除了投入工作、照顧家庭之外,也應該抽空培養或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如此會讓心情更加愉悅,同時能夠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學學有興趣的手工藝、音樂、繪畫......等,皆有助培養正面向上的情緒,會覺得生命不是停滯,而是不斷向前,也可以達到抒壓的效果。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4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