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A股牛市真的來了嗎?

Foto

市場終於迎來了一個春暖花開。「坐三看四」(看好4月份的表現),已成為A股市場流傳的聲音。

今年頭兩個月過去,一晃眼,漲幅就超過15%;3月,從3,000點到3,100點,僅用3個交易日。今年A股表現明顯好於去年,截至目前,滬深市場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了25%,部分超跌題材股的累計漲幅更達到翻倍以上。火熱行情下,不少個股輪番創出歷史新高。

市場的做多意願以及賺錢效應已基本上達到了近年來的高峰狀態,多個交易日的成交量突破兆元人民幣。強烈的預期,加上「動物精神」(牛市氣息),讓人感受到A股背後那強大的「小宇宙」似乎已經開始蠢蠢欲動。

不少媒體都給了一個判斷:已進入技術性牛市。然而,也有一些怪象:一是去年前三季虧損的股票(至截稿前,2018年全年財報尚未公佈),今年以來的平均漲幅逾30%,勝過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漲幅,而盈利股的平均漲幅反而不如那些虧損股。二是對於業績預虧的企業,市場不太擔心,從數據看,呈大膽加碼現象。三是低價股明顯受到市場青睞。

推高A股的因素

首先,A股「跌跌不休」了許久,對A股的期待各方都能理解。況且,率先由海外傳來捷報,本安排2月21日、22日在華盛頓進行兩天的中美經貿高層磋商,又「加班」多開了兩天——通常「加班」都預示著好消息。雖然,原本預估在3月底的習川會將推遲,但中美一直在釋放關於貿易戰的積極信號。

另一方面,2月22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發表講話,強調要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做大做強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被推上風口浪尖。解決企業債務和槓桿問題,發展符合中國大陸國際地位的金融市場,證券市場承此大任,再配合科創板上路,大陸金融市場加速開放,好消息接踵而至。「一根(K線)陽線改變信仰」,這讓股民們找到各種理由相信,陸股再起的時機到了。

比「信仰」走得更快的,是槓桿。這一波資金情緒全面回暖始於2月,伴隨槓桿類資金活躍,融資客加速進場,帶動市場流動性改善。融資融券餘額告別了8個月來的跌勢,背後則是中小投資者開始加碼。從資金面看,融資餘額明顯反彈、開戶數明顯增加、公私募基金有望加快發行節奏等,都有助於資金再流入。

趕在槓桿前面的是寬鬆的貨幣。2019年1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4.64兆人民幣,年增10.42%,新增信貸3.23兆,年增13.4%。2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7,030億元,新增信貸8,858億元。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易綱在記者會上表示:「1月份社融增速相對高一些,這明顯是季節因素。要把前兩個月的數據綜合起來看。」綜合2019年首兩個月,大陸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5.31兆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多了1.05兆元,是非常明顯的成長。不管新增的信貸與社會融資是否被市場「套利」,反正錢是從央行出來了,最終流向哪裏的問題,就要看逐利的機制是怎麼設計的,以及監管機關怎麼管。

更早的跡象,是2018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中票據融資增加3,400億元,佔新增人民幣貸款(1.08兆)的31%,12月份銀行絕大部分信貸都透過票據融資方式投向了市場。票據融資持續回升,是流動性回升的先兆之一。

其實,流動性變得寬鬆也不是一朝一夕。從2018年4月份大陸央行首次降低準備率以來,2018年央行透過四次定向降低準備率並增推中期借貸便利(MLF,大陸央行所創的中期貨幣政策工具),共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規模約6兆人民幣,緩解商業銀行流動性約束,同時也逐漸讓市場資金開始活躍。

活躍的資金也體現在利率方面,10年期國債收益率、存款類金融機構7天期質押回購利率(DR007)、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加權平均利率較2017年末均有顯著下降。2018年9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4%,比6月下降0.03個百分點,而其中的票據融資加權平均利率下降到4.22%,比6月份下降0.89個百分點。

此外,美國聯準會(Fed)宣佈1月維持利率不變,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表示:「儘管前景樂觀……包括英國脫歐、中美貿易談判以及美國政府關門影響,這些尚未解決的政府政策問題,對未來經濟成長帶來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一些對商業和消費者情緒的調查則顯示出趨疲的走勢,這為謹慎行事提供了理由。」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聲明中,刪除了之前的「逐步升息」。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又開始走高,由1月中旬的30個基點(BP)升到2月25日的51個BP,這也為央行貨幣寬鬆增加籌碼。人民幣匯率也逐漸擺脫貶值壓力,2018年11月底開始向穩回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明晟(MSCI)3月才正式宣佈將增加A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並透過3個步驟,把A股的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20%。但跨境資本更早便已開始持續流入。2018年12月,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金融資產1.15兆規模,佔上交所、深交所股票流通市值的3.26%(2015年11月,佔比僅1.15%),佔比創歷史新高。

實際上,今年以來,北上資金(指從香港股市買進滬股股票)年初已經搶先於MSCI。整體來看,2018年北上資金淨流入金額為2,942.18億元人民幣,在2019年首兩個月,北上資金就實現淨流入1,210.8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634.87億元,深股通淨買入575.93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的41.15%。從日均淨流入來看,2018年日均淨流入12.85億元,而2019年首兩月的日均值是32.72億元,是去年的2.5倍。外資的參與為A股市場不斷引入活水,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近日,曾呈強勢淨流入的北上資金有放緩態勢,顯示外資已趨於謹慎。

概括來說,中美達成貿易協議的預期升溫、政策利多、MSCI話題等,致使風險情緒出現顯著改善,這讓資金面著實活躍了一把。

散戶的「錯失恐懼症」

從日均成交量分析,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A股日均成交量長期保持在三四千億人民幣附近,最高單日成交量不足8,000億元。但隨著今年A股指數的快速上漲,成交量顯著放大,日均成交量逾兆元已成近期常態。

其實,對於A股而言,本身資金並不缺。而當股市向上趨勢確立,場外資金就會從四面八方湧來。高盛的一份報告顯示,隨著投資者當中「害怕錯過」的情緒居於主導地位時,陸股便有望出現大漲走勢。報告還表示,假如A股散戶的樂觀程度恢復到2015年6月的狀態,那麼滬深300指數有望上漲約50%。

的確,A股市場是散戶型市場,散戶情緒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股票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害怕「踏空」(股價上漲時,原拋出的投資者未及時買回)的情緒一旦成為主導力量,就會引導大量新增資金入市,助推股市大漲。再看現下的A股市場,風險情緒顯著改善,但在這波上漲行情中,大量資金並未參與,而一旦踏空資金加速入市,無疑會推升股市上漲,為市場提供大量的新增資金補充。高盛預測,假如散戶情緒分別回到2015年和2018年的高峰,預計滬深300指數將會上漲約50%和15%。

A股表現長期受政策因素影響較大,市場靠資金推動,但資金環境的冷暖則或多或少取決於政策監管的態度,兩者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由此推測,在今年政策面明顯寬鬆背景下,勢將刺激資金持續做多的熱情,這也會進一步加快場外資金以及槓桿資金的參與,推動市場再走強。

年初至今,即使A股市場已達成相當程度漲幅,但踏空資金仍多,甚至不少投資機構也有踏空的問題。然而,對於猶豫不決的踏空資金而言,似乎等待著更好的買點,但若市場持續逼空上漲,踏空資金反而會不計成本地追漲,變相助推市場走高走熱。當然,這本身也是一個危險信號。

更要重視的是,場外配資(指融資融券以外的所謂配資公司的公開借資炒股)曾對2015年的牛市行情起了推波助瀾作用,當年在證監會對場外配資進行清查後,場外配資業務開始出現熄火跡象,A股也因此暴跌。如今,曾銷聲匿跡許久的場外配資重出江湖,許多配資廣告再次湧現,微信朋友圈,甚至連部分共享單車都被貼上配資公司廣告。尤其是打著「低利率、高槓桿」旗號的配資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低門檻、10倍槓桿、配資資金秒到帳」的宣傳語十分誘人,卻也是將風險瞬間放大,一旦市場下跌,高槓桿的投資者更易觸及平倉線,甚至瞬間爆倉,最終血本無歸。而在過程中,配資公司的資金一般不會受損。2015年高槓桿場外配資造成股票價格過度偏離其真實價值,引發市場「踩踏」(恐慌出逃)連鎖反應。大陸證監會曾發佈多項舉措清理違規場外配資行為,要求各家券商對「利用信息系統外部接入開展違法證券業務活動」進行清理,核心是要清理違法違規的配資帳戶。然而,事實證明,市場是健忘的,炒家們更是健忘的。「又是熟悉的味道,躁動,變成了狂歡,股民都在坐等下注」。

何以暴漲暴跌

資金「跑步進場」,既快又猛,大有勢不可擋之感,但真的是牛市到來的節奏嗎?回顧2015年的「牛」市,是「牛」嗎?事實上,A股的持續上漲已經讓一些人感覺到了恐懼,抱股還是離場?討論也趨於熱烈。

據恆大經濟研究院統計顯示,A股市場一直呈現牛短熊長的特點。以上證綜指來看,自1990年12月開市至今,A股共經歷9次牛市(剔除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持續17個月的首次牛市)和9次熊市。牛市平均持續12.1個月,熊市平均持續27.8個月,熊市持續時間是牛市的2.3倍。牛市時,上證綜指的平均漲幅217.2%;熊市時,平均跌幅為56.4%,呈典型的暴漲暴跌。

A股最近的三次大牛市: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1999年5月至2001年6月,持續時間分別為12個月、28.7個月和25.2個月,漲幅分別為149%、513.6%、114.4%。

【圖表1】

今年2月,A股市場情緒明顯好轉,單月漲幅達13%,進入3月後漲幅進一步放大,3月7日收盤時,上證綜指較2月初漲幅一度接近20%,但3月8日市場明顯回調,滬指單日跌幅超4%,又一次初步呈現出暴漲暴跌的特徵。

正如這輪行情被不少人稱為「瘋牛」一樣,A股市場歷來都很「瘋狂」,暴漲暴跌。事實上,以股市總市值計算,陸股已是世界第二大股市,爭議聲也始終不絕於耳。客觀來說,上證指數於1991年發佈,而道瓊斯指數是1884年,香港恆生指數則是1969年。200多年歷史的西方股市,也是在無數次的大大小小震蕩中,逐漸成熟的。儘管經過了30餘年的發展,中國的股票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要發展成一個成熟市場,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一個仍處在發展中的事物,不能簡單地用好或壞來評論。

但30多年來,這個市場的規模大了許多,投資人受到的教訓不少,但依舊屢教不改。在浮躁的社會風氣下,深入研究企業經營情況的人依然很少,賭政策、賭莊家(台灣通常稱為「市場主力」)的人反而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一批又一批莊家勾結利益集團,把企業包裝上市的工作策劃成SOP般的生產線。從立項到企業ABC輪融資,輪輪接力、輪輪增值,最後上市套利。而小投資人幾乎沒有早期介入和增值的機會,只是糊裏糊塗地被割韭菜。這是陸股不健康的一面。

為何如此?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指出,下市制度與股票發行的「頂層設計」導致A股難以形成良性循環。在核准制下,企業上市資格本身極具尋租價值,部分本應被逐漸淘汰的企業,想盡各種辦法保住掛牌資格,遂衍生財務造假等問題。加上A股民事賠償、集體訴訟等機制不成熟,監管部門執行下市投鼠忌器,A股的下市企業數量少之又少,殭屍企業、僅有殼價值的企業遍佈。此外,核准制還導致發行企業過度粉飾財務數據,發行定價不合理,滋生權力尋租和腐敗等其他問題。而且,發行階段採取核准制,就過分看重企業過往盈利和規模。上市企業通常處於生命週期的巔峰,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同時,一些真正具備潛力的公司因為盈利表現的問題,無緣在A股掛牌,導致價值投資理念難以深入人心或實施。

【圖表2】

優勝劣汰本該是市場發展的基本準則,但是由於規則的不完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不少業績糟糕、經營不善的公司仍然佔據著市場資源,難以有效出清。其實早在2001年2月23日,大陸證監會就發佈了《虧損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2012年3月18日,大陸國務院轉批發改委《關於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提出健全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但這麼多年來,A股又有幾檔股票下市?而同一時段裏,又有多少新股IPO?差距是十分明顯的。直到2018年3月2日,證監會宣佈就修改《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公開徵求意見,在那之後,市場才開始對下市「有感」。在那之後,先後有了中弘股份和長生生物的下市。在下市和發行部分,寄希望於科創板和註冊制所帶來的改革,成效如何,還要看運行後的監管和執行情況。

與之直接相關的就是,不少大股東的目的只有一個——想方設法套現。不得不說,不少公司上市就是為了這個。所以不少人把陸股稱為一場浩浩蕩蕩的「造富運動」。由於IPO要求嚴苛,受制於「殼」資源的稀缺,不少股票一旦上市,往往就能獲得5倍、10倍的溢價。股價上漲了,拿著低廉原始股的大股東當然樂得開花。雖然有相應的規章限制大股東減持,但是在誘人的利益面前,這一切又算得了什麼?股權質押已經成了公司高層減持的「重災區」。

從立法面來看,當前大陸《證券法》對於許多違法行為的處罰上限為60萬元人民幣。而《刑法》對於洩露內線消息的最高刑期為10年,但實際量刑一般在3年到5年,顯示出相關法律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罰偏輕,難以有效保護投資者。作為大陸證券市場的基本法律,《證券法》需要修訂以配合當前市場需要已成為各方共識,但本輪《證券法》修訂自2013年開始後,由於涉及面廣,需要調研事項較多,市場環境快速變化等問題,目前仍在審議中。《證券法》的修訂應該加快,降低證券發行等領域的管制,同時加強執法,顯著提高對證券違法犯罪的懲罰力度,增強監管的震懾力,提升事中、事後監管水平。在刑事責任方面,對於情節嚴重的證券犯罪行為,應當適當提升量刑標準,有力打擊擾亂市場秩序,操縱價格,違規造假等行為,去不斷改善陸股的法制環境。加強法律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坐莊(主力炒作)、不法勾兌等行為,這才有利於引導市場價值投資。

再從市場基礎看,A股機構投資者佔比低,羊群效應明顯。當前A股的機構投資者持倉佔比僅16.1%,明顯偏低。個人投資者成交量佔比高達82%,滬深兩市的平均年化換手率達189.6%。A股市場定價被個人投資者主導,投機炒作氣氛過濃。如此,個人投資者成交佔比過高,必然容易引發A股市場波動過大,重視政策走向和打探消息,輕忽基本面,甚至連投資機構的行為也「散戶化」了。

恰恰也是這樣,傘形信託(指同一信託產品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別子信託,投資者可根據偏好搭配選擇組合投資)、場外配資等也才有機可乘。這些高槓桿交易對市場產生推波助瀾作用,2015年股票市場接近最高點時,槓桿資金佔市場交易額的10%以上,最高時接近20%。高槓桿資金進一步放大了A股暴漲暴跌的市場特點,造成極嚴重的後果。

對於2015年股市的劇烈震蕩,各界反思後認為,造成震蕩的原因與資訊系統的不健全、金融機構管理人員的監管失衡、資金的無序流動等有關。因此,加強監管就成為此後監管機關的首要任務。經過一段集中治理整頓之後,市場投融資環境得到了改善。

在今後的市場監管中,監管機關的重點是管什麼呢?在2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重點強調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管住人、看住錢、紮牢制度防火牆」——「管住人」就是要加強對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相關人員的教育監督管理,加強金融領域反腐敗力度;「看住錢」則是要將所有資金流動都置於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視野之內;「紮牢制度防火牆」就是完善金融從業人員、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運行、金融治理、金融監管、金融調控的制度體系,規範金融運行。只要監管機關認真負責的落實這些金融市場監管要求,就能防範類似2015年股市劇烈波動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儘管參與市場的各方不能再用老觀點來看待當下的A股市場,但更不能忽略的是防風險的意識,絕不能讓防風險的意識淹沒在市場的上漲中。A股的慘痛教訓太多了。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