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公部門回應

Foto

逕流分擔出流管制 縫合中央及縣市國土計畫

張廣智(經濟部水利署綜合企劃組組長)

整合一直是公部門的問題,823淹水嘉義東石嚴重地層下陷,轄區沒有都市計畫只有區域計畫,要求農政單位做養殖專區時,農政單位只說:「依照區域計畫土地使用分區,這沒有養殖專區。」土地使用規範不清,權責不明導致推動滯礙,有政委提出土地加高、國土再造,但國土再造搭配的區域排水、相關土地計價、公私有地等,費時兩年仍無疾而終。最大問題在於利益、土地難分配。

林監委提到新農村再造,其實整個都市都需再造。再造是指治河觀念,不能僅著重排水,逕流分擔出流管制目的是將洪峰消減,讓指定區域、集水區、公共設施、河川土地等,具有保水治水功能,這是逕流分擔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逕流分擔出流管制是縣市國土計畫與全國國土計畫的橋樑,作為縫合動作。

這次修法重點還包含,水利法83-13新建物或改建建物應設置透水保水或滯洪設施,容量則是參考建築法規。這呼應中央流域綜合治水,都市有暴雨管理,社區也有暴雨管理,但最終落實關鍵還是回歸建築。

正視下水道後續維護 發展低衝擊開發

陳志偉(內政部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處長)

營建署針對都市計畫區的淹水,主要推動都市綜合治水,除了完備下水道建設,另外就是發展低衝擊開發。低衝擊開發牽涉到都市計畫、建築管理、土地管制的整體考量。把水蓄留要有地方存水,這要從都市計畫安排;土地管制不該開發處就要留下;建築管理部分則有保水的理念。

國土規劃對於都市雨水的防洪設計中,未來維護管理是很大的重點。這幾年署內對雨水下水道做普查,目前查了近五千多公里,許多下水道已使用二三十年,多有損壞。未來做國土、建設規劃時,營運管理也該納入思考,否則管線建好但使用年限不夠長,再重新規劃的社會成本是很大的。

低窪聚落土地重劃 逕出流法令需有強制力

彭紹博(臺南市政府水利局局長)

臺南地區在台江內海或倒風內海範圍,曾文溪改道後新生地浮出,眾多產業進駐後,人口多集中低窪地區,面對易淹水,系統性治水是必要的。今少子化,學校用地解編,解編地可能再開發,轉為低密度住宅區或其他形式使用。逕流分擔、出流管制是否有足夠強制力,若在劃定的流域裡,學校用地還要不要解編,或改建公園、滯洪池來提高防洪耐受度,若解編後又蓋房舍,逕流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非都部分現面臨沿海地層下陷,地勢低漥聚落怎麼救?希望能配合農委會農村社區土地重劃,在建地週邊搭配畫出一塊土地,假如一公頃的建地,一公頃的公共設施再加上一點五公頃擴大的重劃區域,配合河川、水庫疏濬,將旁邊重劃區填高,把原建地老舊房舍拆除就成為滯洪池。短期能較快地更新改善,免受淹水之苦。

縣市合併後 公所角色尤其重要

黃宏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科長)

僅於城鄉發展就第一線社造工作碰到的困境供參。對社造的同仁來說,困境是社造被歸類為文化局的業務,很多議題是跨局處,臺南成立社造推動委員會,市長任召集人有跨局處的委員,落實則有地方跨局處的工作小組會議,就特定問題討論、整合,即使如此,整合依舊不易。合作實例部分,文化局與農業局合推新農人計畫;與水利局有自主防災社區合作,雖未真正發揮資源整合,但至少彼此互相了解業務,調查整個社造相關的資源,衛生資源分配更需社區參與。

縣市合併後公所角色重要,以往公所認為在區政推動上,社區做社造,文化局管理社造,中間公所角色都跳過。讓公所參與公平審議甚至是參與式預算,過程中也可累積不同經驗。例如:參與式預算要經費,文化局社造預算不多,由公所審議,審議後的計畫作為明年提案。鼓勵公所以社造平台自居,有的公所整合南科回饋金,有的則提議做市場改造,向經發局找資源。縣市合併後財政自主權少,公所更應整合資源,讓社造變成城鄉發展認同的跨局處業務。

執行困境:財源、取締平衡、製圖規範

王敏治(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總工程司)

就執行面說明困境,第一點是國土功能分區劃設國土保育地區及農業發展地區,會造成較大影響,因可能限制土地容許使用項目、發展權或是可建地變成非可建地等問題,若沒有合理補償機制,易導致反彈抗爭,建議中央主管機關考量政府財源,訂定合理補償機制及配套措施。第二點是不論現行空間計畫或未來的國土計畫,對違章工廠的處理都會面臨產業發展與農地農用間的取捨平衡,政府要強力取締還是輔導合法化?如何取得平衡點將考驗政府的智慧,建議中央、地方、產業部門、農業部門建立跨域整合平台,尋求共識找出最適方案。第三點,空間計畫最基本是圖資,非都地區只有地籍圖,推動空間計畫還需地形圖,精度要求高相對時間、人力成本也高,但精度太低則造成分界不明確或是誤差大,將不利執行,建議中央考量成本效益,訂定合理明確可執行的書圖製作規範。

發展大眾運輸導向型開發(TOD)

葉家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副總工程司)

回顧台北市整體性計畫,從81年訂定全市綜合發展計畫後,具指導性的計畫較弱,希望明後年國土功能分區能當作後續台北市整體功能的指導。台北市近期配合大眾運輸導向型開發(TOD),以大眾運輸樞紐和車站為核心的同時,倡導高效、混合的土地利用,擇定三十幾處重要場站,近期會發布開發許可,透過TOD概念結合都市更新地區,讓民間業者與大眾運輸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