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臨缺水、缺電、缺工問題,一個六‧二級地震即可能使台北倒塌四千棟房屋,若執行前瞻計畫,能解決上述問題,才稱得上「前瞻」
因應極端氣候變遷,治水方法要與時俱進,除要與國土規劃通盤檢討,更須與都市計畫、城市設計結合,就是所謂的「低衝擊開發」,媒體慣用的「海綿城市」。治水有一定邏輯,災害潛勢圖做好,中央列出哪些地方需要優先治理、花多少錢,競爭型預算是「大諸侯時代」產物,每個地方首長都覺得自己縣市應該優先,「不能說會做不好,但一定事倍功半」。地方首長藉「民意基礎」凌駕專業,計畫怎麼審都不對,誰來做總體管理?水利工程有一定邏輯,若做大規模前瞻建設,中央一定要分配,分配不好未蒙其利反倒先受其害,地方絕不能主導,請尊重專業,中央可請營建署及水利署通盤檢討,朝向「水敏感」的都市設計發展。未來,不管是前瞻計畫或治水,都必須講究上、中、下游的整合,如果沒有大的願景、團隊合作,一個單位提一個計畫,永遠都是各行其是,不會成功。
國土利用沒有捷徑 正視土地承載力超載
國土利用不能走捷徑,超出土地負荷量,後天再多的努力也無法彌補,沒有科學論證,沒有專業的支撐,無法說服民眾。
台灣一半以上人口位居桃園以北,民眾抱怨房價高與生活品質低落,政府為因應興建社會住宅,仍集中桃園以北區域,將更多人口往北部區域集中,這使土地承載力超載,牽涉到國土規劃。
於內政部長任內發現台灣三百個漁港有一半以上閒置。若當政者不思考空間利用,無法負擔後續維護是嚴重問題。陳菊市長曾表示愛河比照台北防洪,要蓋堤防抽水站,但我認為愛河與淡水河河川特性相異,且台北防洪概念是三十年前舊思維,解決水患應因應氣候變遷,且現已無多餘經費。當政者需有智慧,跳出南北平等框架。
說到「前瞻」;假如能將行政機關遷至台中,一方面解決台北壅塞問題;另一方面帶動中南部經濟,人口、產業就會分散西部平原。當然,這個計畫至少費十年、二十年,公共投資絕不會僅八千億,但有製造較多產值的潛力。中部氣候較好,土地價值較低,過程中將帶動房地產、公共營造業,增加就業機會,城鄉文教資源差異也可獲得解決。此外,只要流域整治與保育概念落實,大甲溪流域水資源尚未充分利用也是優勢。南科缺水一天經濟損失可達幾十億台幣,而竹科缺水半天,即造成二、三十億損失,面對水源不穩定性,要求用水需求高的大企業留在台灣越趨困難。
推動水回收 開發水循環 改善缺水
我基本上反對透過蓋水庫解決缺水問題,不能將子孫輩的支票在這個世代全開完。前瞻計畫中預計於雙溪建設水庫,水庫位處山上,靠重力使水流下,但雙溪位置偏遠,附近人煙稀少,水要往哪調?在操作、環保、營運上都會出問題,究竟能提供多少水,水要輸送到何處,計劃邏輯不清楚。又如,福山水庫蓄水量五、六千萬噸,但當地超抽地下水為二十億噸,這不均衡要重新檢視。
過往沒有水回收工作,如果把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一天可回收近兩百八十五萬噸,約是一千萬人用水量。二○一三年左右,在行政院毛副院長協助下,我召集營建與水利兩位署長,請營建署將丟棄的水予水利署回收,由南到北做了八個示範廠,如果完成可回收三十萬噸水。初期幾個廠繼續推動中,高雄鳳山七廠接近竣工,但後面全部停擺。政府應致力把大部分生活污水回收利用,一來可解決旱象缺水問題;二來可解決南科、竹科缺水問題;還可發展水回收產業,推向國際市場。
軌道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並非蓋軌道,就會吸引人口進駐。真心照顧南部居民,應改造安南區,解決當地土壤液化問題,作地質改良。珍惜台南古都氛圍,讓其特色成為「台灣的京都」,屆時台南輕軌才有市場需求。
我常挑戰一個迷思:做鳥籠就假設鳥會飛進來,而未思考鳥為何而來。桃園航空城大量徵收四千公頃土地,但市場需求何在?當時內政部投資二十億建淡江大橋,輕軌亦在建設中。淡江大橋建設將縮短淡海新市鎮及桃園航空城兩者距離,兩個案子如果同存將會產生閒置設施,不久政權移轉,今日皆懸置,淡江大橋興建中,輕軌已開工,但桃園航空城如何收場?
清楚規劃 創造需求 吸引民間投資
高鐵延至屏東,應該要問為何需延到屏東,需要有戰略規劃。假如要在屏東做軌道建設,不如將屏東打造成退休天堂,有最好的醫療設備、護理院及療養院,讓退休台北人離開台北,移居南部,屆時談輕軌、高鐵便有需求。政府有清楚規劃,便會吸引民間投資建設。
前瞻計畫不只是建設,有許多部分需土地徵收,關鍵單位的內政部地政司若未參與計畫,將難以推動。本於以上種種,我誠懇建議政府將前瞻撤回,花半年時間邀集專家學者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