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過熱燙手 散熱正夯
面對4G及未來5G世代數據傳輸量大增,智慧型手機過熱風險持續提升,已成為全球手機品牌大廠的頭痛問題,目前散熱導管設計更薄型化,繼日廠NEC、Sony及大陸品牌業者聯想、中興等陸續導入散熱導管設計,去年開始韓廠三星、樂金也紛採用散熱導管,帶動更多手機品牌廠躍躍欲試,手機散熱導管設計再度掀起風潮。
手機越做越薄 散熱越來越難
高階智慧型手機晶片生產技術越來越精細,製程越來越小,也導致手機在運算滿載或負荷較重的時候,產生過熱的狀況頻傳,在多款旗艦機種上都有過熱問題。
消費者對主晶片規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在高階旗艦機種上,畫質的提升以及 3D 需求導致 GPU 運算大增,也加重了散熱的必要性。
除了主晶片外,無線充電應用在智慧型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大,該因素也增加了手機散熱片與散熱導管的需求程度。導致數家智慧型手機品牌陸續尋找散熱的解決方案。由生產成本而言,如果智慧型手機有散熱的需求出現,現有兩個最簡便的解決,方案之一為採用金屬機殼;但金屬機殼與塑膠機殼的差價甚高,最多可以超過 5 倍以上,所以對總成本的控管上造成較大負擔,除了導入金屬機殼以外,另一個解決方案為散熱導管。
散熱導管漸成手機散熱主流
過往手機散熱多數採用石墨作為散熱材質,加上金屬機殼協助散熱,或是透過軟體程式解熱,不過雲端應用增加及物聯網時代來臨,帶動高速傳輸需求大增,且雙鏡頭等可望逐漸成為智慧型手機標準配備,智慧型手機功能不斷提升,傳統解熱方式已無法完全解決手機過熱問題,智慧型手機常被迫降頻運作方能不致於過熱,散熱已成為各大手機品牌廠迫切解決的問題;由於微型散熱管可以將熱均勻導至手機板,有效避免單點過熱,並可透過將熱導向大面積,達到迅速散熱的效果,對急欲解決散熱問題的手機廠而言深具吸引力。
自2015年起,陸續有數個品牌的旗艦機種已經導入散熱管應用,包含聯想、中興以及Sony Z系列手機都有採用;2016年智慧型手機市佔最大的三星,在Galaxy S7機種也開始應用,其他中國品牌廠商包含 OPPO及VIVO也都跟進,都進一步提升熱導管的滲透普及率。
散熱導管夯各大手機廠轉進
三星2017年新款智慧型手機Galaxy S8,持續採用散熱導管設計,主要供應商是雙鴻(3324)與超眾(6230)。智慧型手機功能日益強大,未來從4G進階至5G世代,影音娛樂及影像傳輸需求大增,手機必須持續強化散熱效能,避免遭遇過熱問題衝擊,品牌廠採用散熱導管方案已勢在必行,尤其三星在經歷Note 7過熱事件之後,Galaxy S8開始更專注於散熱的強化。而三星持續採用散熱導管方案,亦帶動其他手機廠跟進。
台灣散熱導管供應廠比一比
為因應手機微型熱管去年開始大幅增長的訂單需求,超眾及雙鴻加快微型熱導管擴產腳步,2016年超眾微型熱導管月產能約500萬支,由於超眾深耕微型熱導管多年,且超眾有自組微型熱導管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技術,在生產線自動化比重高於同業下,超眾微型熱導管良率已達80%到85%,且持續進步中,而雙鴻亦將月產能擴產至600萬支,良率亦已提升到70%以上。由去年下半年開始,三星手機的熱導管出貨已將雙鴻與超眾的獲利大幅拉升。
超眾與雙鴻手機散熱比重較高
三星旗艦機款Galaxy S8、S8 Plus其散熱導管由國內2家大廠超眾及雙鴻分食,消費者可能因Note 7的電池自燃疑慮卻步,新品效應有限,以至於三星第1批出貨量規模不大,對零組件廠也只會下小量單,預期三星的散熱導管單對超眾及雙鴻第1季營收貢獻有限,正式放量要等到5月以後。散熱導管單價較模組高,以往三星的散熱供應廠有東芝、雙鴻、超眾,但這次東芝的熱導管未通過認證,訂單由台廠雙鴻及超眾拿下,供應比重6:4。三星雖有將熱導管散熱向下延伸至中階機種的想法,但要等到第2季末。
超眾及雙鴻今年的的散熱題材豐富,Intel今年推出新伺服器平台Purley,企業因雲端大數據對伺服器需求看增;電競、VR/AR、智慧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應用日廣,網通與基地台逐漸普遍,以上產品對散熱產品的要求高,價格跟著上漲。
且今年隨著三星S8拉貨潮延續,預估5月起超眾及雙鴻微型熱導管出貨量可望大幅擴增,若能成功接獲蘋果i8散熱導管訂單,出貨量還要更擴大,超眾及雙鴻業績可望5月開始起飛,在微型熱導管、伺服器等產品出貨穩定成長下今年業績均可望優於去年。
超眾與雙鴻操作重點
超眾與雙鴻股價走勢相當接近,都是去年5月三星手機散熱導管開始大量出貨,出現大漲一段,去年第四季就開始進入修正整理,今年接下來又開始進入出貨旺季,股價可望再有一波表現。
超眾今年以來股價處於113元-158元大區間整理,正式轉強啟動漲勢前,股價若有機會接近支撐位置,將是很好的投資機會。雙鴻股價的整理姿態較高,主因以去年獲利來看,雙鴻的本益比偏低,同樣,近日股價如有機會接近支撐位置,也是以機會來看待,技術面低檔轉折的現象已經出現。
更多文章請見金融家月刊6月號,訂閱專線:02-7701 8898
或上金融家月刊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