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欣見台灣餐飲產業 以台灣為家進軍世界

Foto

在過去無論發表文章或是參加座談會,我都會提到鄰近國家對其國內觀光服務業的重視,從主管單位提升至內閣副總理級,到不斷加碼投資,無論是硬體、軟體都擬定建設目標,長期的規劃與投入。而這些國家一年觀光客已達數千萬人次,以2012年為基準,泰國2,230萬人次、新加坡1,437萬人次、南韓1,114萬人次。即便如此,各國仍縝密地計劃如何吸引更多觀光客,亦有以建構「國際會議中心」、「醫療體檢中心」或以「長期渡假中心」為名的計畫,都在各國主事者的謀略盤算中。

 為何鄰近各國要如此積極的推展與投入觀光服務業,想必是過去幾年,這些產業帶來有形無形的可觀收益:外匯收入鉅額增加,提升國內就業率,增加國民所得,甚至向國外求才。種種紀錄都顯示有別於台灣的悶經濟:國內市場消費動能不足、國民實質收入倒退、失業率無從改善,而就業人才茫茫不知何去。

 在各國著重發展的若干產業中,最想籲請國人重視的就是農產品、包裝食品、餐飲業等相關聯性產業。這些產業都能促進國民就業、國民所得、人才發展、觀光旅遊,影視文創等發展。

 以泰國為例,近年來不遺餘力推廣「世界廚房」行銷全球市場,著眼點就是藉由海外餐廳的開設,帶動國內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食品,成功的銷售到海外市場。在世界各地的賣場大排面展示,以泰國香料、香茅、冬央與咖哩所做成的調理包、食品、醬料。這些泰國農產品、農產加工品、食品,更隨著在泰國餐廳用餐的經驗,滲入海外當地顧客的味蕾,同時也吸引他們在當地賣場採買泰國的食品。據載,泰國1997年後,農產加工品的出口已超過農產品原物料的輸出。

 韓國政府傾力扶植的「韓食世界化」,預計2011~2017年要在海外增加4萬家的韓國餐廳。為此,前總統李明博夫人還親上CNN推廣石鍋拌飯,帶動其他食品如泡菜的熱銷。韓國泡菜需要的大白菜多是從中國進口,而現在泡菜已是韓國貿易的重要出口品項,並有2,305萬美元順差。由此,不得不佩服韓國官民合作,將原料進口的逆差發展為成品外銷的順差,這是農產品加工與推動韓食世界化成功的佐證。

 新加坡政府將「餐飲美食」作為國家經濟建設的必要且重要的產業政策,如:支持餐飲業到各國取經、在國內舉辦各主題明確的研討會等等、協助餐廳成立中央廚房並推動5S管理等,具體措施如2011年「標新局撥款7,500萬星元(約合新台幣18億元),幫助餐飲業提高生產力,目標2015年,飲食業生產力要提高兩成」。新加坡政府幫助餐飲業發展海外市場成果更是不容小覷,如隸屬新加坡麵包物語集團的「大食代」美食廣場,預計一年在全球海外市場增加38個據點,規劃2015年拓展到100個。

 此三個國家皆因推動餐飲國際化獲得無比好處,而台灣中央與地方政府除了舉辦牛肉麵比賽外,幾乎看不到任何策略性的作法目標。反觀民間相關的企業馬不停蹄,在自身努力下,做到許多原需政府支持才能做到的經營,並已得到很好的成果,更看到光明的前途。筆者在其中選擇三家標竿企業,並徵得他們的同意,向國人介紹他們以台灣為基地向全世界市場發展的事實。

 先以手搖杯連鎖飲料店CoCo都可國際公司為例,目前在海外有1,400多家店:美國8家、泰國13家、印尼5家、馬來西亞1家,其餘皆在中國市場;並預計年底,在非大陸地區的家數要從現在的27家擴張為46家。這些海外市場所需的主要原物料如珍珠、茶葉,以及各調味水果等,仍是由在台灣的總公司集中採購並配送全球據點。

 再以連鎖烘焙飲料著稱的85℃為例,除了在台灣擴充外,還不斷在大陸、澳洲、美國展店,在大陸市場更由直營店發展到加盟,店數的增加速度驚人。值得報導的是,85℃在大陸也設置十數個中央廚房供應各地區的成品需要,但是主要原料仍由台灣總部供應。每每看到85℃各地的技術人員一齊回到台灣總部研究某個半成品,認真的討論、反覆試吃,再決定各地需要的口味、決定配送的步驟,這樣的過程已達到最先進全球化組織作業的標準,讓我們引以為傲。

 想到他們採購的數量和品種,可以讓無數的上游供應商,採購無數的本地原料和包材等,且動用的人力及資源不可計數。其中以台灣生產的農產加工品為大宗,如同CoCo般,台灣的85℃是全球的採購和配送中心,雖然部份原料有來自各國到台灣,再由台灣的總配送中心送到全球的中央廚房、區域供應中心,其總體的採購利益和運輸過程的加值都留在台灣。

 頂新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魏應行董事長日前發表在中國的「三五計畫」:連鎖餐飲店(德克士炸雞店、康師傅私房牛肉麵館、布列德麵包坊)共開設5萬家;另外,全家便利店也開設5萬家,服務涵蓋5億人口。為此宏偉的計畫,魏董事長聯合8家策略夥伴:4家原料供應商(總億、德麥、台灣大、南僑),2家設備商(中部電機、銓麥)及負責設計、裝潢業者。魏董事長力邀值得信賴的台灣供應商成為策略夥伴,使其在大陸發展的成功更有保障。

 所提上述三家以台灣為供應基地的企業,個人只提及產品的利益,尚未論述對台灣人才的需求、薪資提升等正面影響。就台灣現況缺乏新投資,就業人員不知何去何從的情形下,該等企業不但積極大力投資,聘用更多從業人員,將供應鏈擴大到影響眾多家數,在國際上更替台灣品牌樹立聲望,彰顯台灣自創風格的經營模式,帶給台灣無比榮耀,以全體國際化的事業收益,是難以估計的天文數字,可以被認定食品餐飲產業是台灣最重要且對社會影響最大的產業。

 不只上述三家台灣的企業,如食品鉅子旺旺集團最早在大陸深耕拓展,運用台灣的資源經營有成,為台灣獲取更多優勢,對台灣貢獻良多,如此成就回台有能力再行擴充加強本業外,又觸及旅館業、新聞媒體業,成為更強大的集團,無疑是食品集團國際化的典範。這些食品餐飲企業的經營,猶如韓國、泰國、新加坡政府將食品餐飲視為國家級產業政策所為,以全世界龐大的華人市場來看,前途無限光明。在此,要由衷地向台灣的食品產業,致上最高敬意。

 精緻農產品、包裝食品、餐飲國際化,是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社會繁榮、人才培養、國民收入增加,最有勝算的產業。政府應該亡羊補牢振衰起蔽,將餐飲產業列為國家級的產業政策,造福全國人民。

 順此一提,有心到澳洲打工的朋友,想著可在當地的台灣餐廳打工或就業,仍能拿到與當地水準一樣的工資,會不會更高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