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別再忍了,癌症疼痛可控制

Foto

根據2016年衛福部公布的國人10大死因,癌症蟬聯34年榜首,癌症除了可能奪命外,無法忍受的疼痛,甚至可能讓人喪失求生意志。

52歲的李先生因肝癌擴散,癌症疼痛如影隨行,一開始是右腹部疼痛,之後胸口也痛,腫瘤壓迫的內臟悶脹疼痛,加上癌細胞轉移的骨頭、神經疼痛,痛不欲生,有一回,顧不得大男人的尊嚴,痛到大叫、在地上打滾,家人看了非常心疼,請求醫師協助。

「痛死了!」對許多癌症病人來說,不只是一個口頭禪,而是極其殘酷的親身經歷。以疼痛評估量表區別,從0到10分,很多病人指「癌症疼痛比生小孩還痛,10分仍不足以形容!」不定時可能發作或時刻存在的疼痛感,患者往往難以招架、生不如死。

半數以上癌症病人遭受疼痛折磨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劉宗灝表示,稍微的疼痛就可讓人無法正常工作與享受生活,如常見的頭痛或牙齒疼痛;無法忍受的疼痛,甚至可能讓人喪失求生意志。人體的生命徵象(vital sign)有4項,分別是脈搏、體溫、呼吸和血壓,很多專家認為,「疼痛」應列為第5大生命徵象,即是提醒醫事人員跟病患良好疼痛控制的重要性。

2014年底,台南發生一起人倫悲劇。一名男子不忍癌末老母親遭受劇痛折磨而將其勒斃,這起慘案震驚社會,也反映出癌症疼痛的可怕與妥善控制的重要性。

劉宗灝表示,癌症所衍生的症狀及合併症,隨侵犯的部位及範圍有所不同,疼痛是常見的症狀之一。根據統計,55%的癌症病患有程度不等的疼痛,各種癌別依病程以及嚴重性都可能會發生,其中以頭頸部癌症患者的7成最高,若是末期病人,更有9成會遭受疼痛襲擊,有人甚至受不了疼痛而輕生。

事實上,醫學不斷進步,經由適當的治療,高達90%的癌症疼痛患者都可以獲得有效的控制,遺憾的是,仍有病人因為抗拒疼痛控制,例如擔心嗎啡類藥物會成癮、副作用等迷思,直至臨終前一刻仍被疼痛折磨。

癌症疼痛的3大原因

劉宗灝表示,癌症病患疼痛的原因大致可歸納如下:

1癌細胞壓迫侵蝕或轉移造成的疼痛

◆體感性疼痛(somatic pain):

癌細胞侵犯體表、肌肉或是骨骼受損所引發,患者會感覺到酸酸緊緊的,明確位置的痛感,怎麼動都不對勁。

◆內臟性疼痛(visceral pain):

癌細胞壓迫臟器、阻塞器官造成的疼痛,表現的痛常為較不明確位置的悶痛絞痛。以轉移至肝臟的癌症來說,肝臟雖是沉默器官,但當癌細胞侵犯到肝臟表層的膜或是轉移至腹膜,都會感到疼痛難耐。

◆神經病變疼痛(neuropathic pain):

腫瘤壓迫到神經組織造成的不適,表現的痛為刺痛、電擊痛、燒灼痛,神經疼痛會造成極大的不適,這種神經痛常常讓人忍不住失控大叫。

2治療過程造成的疼痛

雖然化學、放射線與手術治療會帶來不適,但屬於治療的必要手段之一,且若腫瘤獲得控制,腫瘤引起的疼痛可望大幅改善,癌症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多半隨著治療停止而緩解或完全消失。

◆化療:

化療可能引發一些副作用,但隨著預防副作用藥物的進步,副作用的發生率已大幅降低。常見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血球低下、口腔炎等。

◆放療:

副作用的性質和程度因人以及照射部位而異。有些人很少有副作用,也有人比較嚴重,舉例來說,頭頸部的放療,可能會造成口乾、口腔黏膜潰爛疼痛等副作用;若是下腹部的放療,則有可能出現腸胃道不適或排尿疼痛的副作用。

◆手術治療:

可能會因為術後傷口發炎、日後傷口攣縮等問題產生不適。

3治療後的疼痛

癌症病患的心情、求生意志均可能影響其對疼痛的感受,即便在癌症治癒之後,身體已經沒有癌細胞,但是仍舊有疼痛的感受。歐洲地區的調查發現,有3成癌症術後患者還是會感到疼痛,國內調查則約54%患者在癌症治療之後持續感到程度不等的疼痛。

可能的因素包括術後傷口孿縮纖維化、感覺神經受損。舉例來說,有軟組織惡性肉瘤患者腳部已切掉,仍會感覺到腳很痛,產生類似「幻肢痛」;也有頭頸部癌患者已切除病灶,仍舊會感到程度不一的疼痛。然而大部分屬於此類癌症治癒後殘留的疼痛,都不至於過度嚴重,而且多可用藥物獲得良好的改善。

3大類癌症疼痛

依據癌症疼痛的發作時間、頻率等,可分為以下三類:

1急性疼痛:

為急性因素所引起,如組織損傷或發炎,常見如開刀傷口或電療區域發炎、腫瘤切片等疼痛。一般而言,疼痛嚴重性不致難耐,而且在急性因素解除後即可緩解。

2慢性疼痛:

指持續6個月以上的疼痛。例如腫瘤原發部位或轉移部位的疼痛,包括骨骼轉移、內臟轉移及其他影響部位所引起的疼痛等。該部位的腫瘤越不受控制,其疼痛程度可能越嚴重。

3突發性疼痛:

超過一半以上的癌症病人會發生突發性癌症疼痛,特點是在發生的幾分鐘內,即達到強烈疼痛高峰,其原因往往是該疼痛部位的腫瘤沒有控制良好,持續變大的話,則越有可能受到突發性疼痛的襲擊。

4大類癌症止痛藥物

1非鴉片類止痛藥-乙醯胺酚)和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此類藥物又稱非麻醉性或非鴉片類止痛劑,僅限於輕度疼痛,例如體感性疼痛、骨轉移疼痛等,對於內臟疼痛的緩解效果較弱。

2弱效鴉片類止痛藥:

像是Codeine(可待因)、Tramadol等藥物,對於輕度的癌症疼痛有緩解之效。

3強效鴉片類止痛藥:

屬於WHO癌症疼痛治療指引第三階段藥物,目前國內有4種藥物可選擇,包括Morphine(嗎啡)、Hydromorphone、Fentanyl、Oxycodone等。口服藥劑型最為常見,另也有針劑、貼片等劑型,方便患者使用。

4輔助型藥物:

可視病人情況與上述用藥合併治療,使癌症疼痛控制更具效果。包括抗憂鬱劑、抗痙攣劑、皮質類固醇、雙磷酸鹽、RANK ligand抗體等藥物。

使用止痛藥3原則

癌症疼痛的治療方式不少,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還包括侵入性的神經阻斷法、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局部放射線治療等。以藥物治療而言,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準則,好的止痛藥使用有以下3點原則:

1循序漸進:

依照疼痛的種類與強度做劑量的調整。一般而言,良好的疼痛控制是痛起來不超過量表的3分、1天不痛超過3次,太多次或太強烈的疼痛代表未妥善控制。

2選擇病人最合適的劑型:

一般以口服藥物最為常用,若是無法服藥或難以吸收的病患,有皮膚貼片或口頰溶片的特殊劑型可選擇。

3定時使用:

必須按時服用,維持血液中穩定的藥物濃度,不可因不痛而自行停藥。若是有突發性的疼痛,可以額外搭配速效型藥物來隨時緩解。

妥善控制疼痛 提高生活品質

劉宗灝表示,鴉片類止痛藥是運用最廣泛的癌症止痛藥,根據研究顯示,鴉片類藥物用於控制癌症疼痛,具有高度安全性且成癮的風險極低。雖然藥物都可能有副作用,包括便秘、噁心嘔吐、暈眩、倦怠、呼吸抑制等,但這些副作用都可以透過藥物或正確給藥方式來緩解,例如搭配使用止吐劑、軟便劑等,或是經由調整劑量使副作用發生率降到最低。

只要接受治療,多數病人可以不必痛、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無奈的是,還是有不少病人或家屬一聽到鴉片類藥物、嗎啡等字眼,甚至看到藥品包裝「管制藥品」等字樣,就避之惟恐不及,甚至藥物拿回家也不敢吃、不敢貼,使得癌症疼痛無法受到良好對治。

根據歐洲2014年的調查,仍有3成左右的癌症患者未獲良好的疼痛治療,國內的數據應該也不相上下,呼籲患者要打破迷思,疼痛即應向醫師反映,並且遵照醫囑放心用藥。除藥物之外,也可與主治醫師討論,搭配物理治療,例如按摩、穴道指壓、針灸、復健運動等,或是聽音樂放鬆心情等方式,多管齊下,把癌症疼痛不適的影響降到最低。

詳述疼痛狀況,方便醫師診斷

「沒有任何一個癌症病人應該受到疼痛的折磨,每個病人都該得到良好的疼痛控制治療。」劉宗灝說,病人就診時可以依據以下6種情況,向醫師描述疼痛的狀況,以方便醫師診斷及用藥,使疼痛得到最佳的控制。包括疼痛部位、疼痛強度(可依據0~10分的數字量化)、疼痛持續時間與頻率、疼痛性質、誘發原因及緩和因素等。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409期】

【圖片來源:Pixabay】

【更多內容,參考常春月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