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只能領22K?」Camille前年從英國拿到商科碩士後返國,希望能在行銷與公關工作上扎根發展,2年下來,月薪還不到3萬元。最近,她決定去澳門賭場應徵接待員,「在澳門賭場,大學畢業就有月薪5萬,我想存錢,留在台灣,根本存不到錢。」
又見鳳凰花開,社會新鮮人走出校園後發現,「求一份養活自己的薪水」,竟如此困難。
企業都說求才若渴,但自認是好手的Nina,看見公司僅願意支付不到3萬塊的月薪,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價值。25歲的她,在外商化妝品公司擔任行銷企劃,她說,「我雖然是正職員工,但是薪水低,還要求責任制!」
化妝品是時尚產業,老闆雖然沒有像電影裡「穿Prada的惡魔」般可怕,但Nana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遇上周年慶或母親節等消費大季,她就忙到天昏地暗,但公司總以責任制為由,不給她加班時數,更沒有加班費,「妳不想做嗎?還有很多派遣工可以請!」雖然薪水長期被低估,但Nina不想被派遣工取代,只能乖乖聽話。
Nana表示,以前老師常說,在職場上的專業與深度要靠自我養成,因此她願意屈就低薪,從基層做起,希望隨著資歷增加,可以獲得加薪,但是進入這家公司已經3年,何時才能獲得「有被尊重到」的薪水呢?如果不是與家人同住,Nana根本沒有辦法在台北市生活。
十幾年前,教育部同意普通大學生可以修習教育學程,取得教師資格,就可以與師範體系的畢業生一起競爭,去中小學當老師。但是在少子化衝擊下,流浪教師在台灣越來越多,有人像趕集一樣,哪間學校有招考,就趕緊跑去考,僧多粥少,總是上榜的少,落榜的多。這群沒學生可教的年輕人即使想轉業,雇主也會問「你為什麼不去當老師?」
BOY,多年前還在攻讀教育博士時,看到從國外名校學成歸國的前輩,在國內私校陸續退場後,應聘教職機會愈來愈少。他說,「公立學校退休的老教授們,一定會先找到學校職缺,等我畢業後,根本無法跟他們的人脈競爭。」就這樣,BOY和女朋友Connie踏上了創業之路,開設網路商務平台。
雖沒有理工、資訊背景,但他們看好電子商務發展潛力,協助一般廠商從實體通路走向虛擬商城,「網站就是生財工具,有人潮,就可賣出東西」。BOY強調,幫助廠商建立顧客資料管理是他們公司的最大賣點,也藉此開發不少網路新流行的商品,像是外觀有如盆栽,一口吃下去卻是提拉米蘇蛋糕,成為團購聖品之一。
BOY笑說,創業或許對教育工作者而言,可能是罕見的選擇,「但是想一想,我有同學考了10年老師,今年還要再考,就慶幸自己做了對的決定」。BOY藉著創業擺脫了低薪,雖然自己做老闆,沒有寒暑假可放,但他並不後悔,也認為唯有找到對的市場定位,才能擺脫人力市場薪資偏低的不合理現象。
國內的低薪現象,削弱年輕族群自我信心的建立。有辦法的年輕人,有能力選擇良木而棲,遠赴歐美、星港的外資企業工作,他們是國際競相爭取的人才,一經外移,就難回頭。另有些人選擇遠赴紐澳當台勞,國內緩慢成長的薪資,追不上過好生活的欲望,離鄉背井,成為求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