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上班的死薪水,一輩子也無法在台北買房子!」18歲北上求學、畢業於國立名校的Vita,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台北打拚,在工作多年後,希望能為自己買下遮風蔽雨的小屋,而台北市動輒數千萬的房價,卻令她覺得買房之路漫漫,不知何時才能完成夢想。
不想為買房當「啃老族」的Vita,曾在豪宅林立的信義計劃區,頂下店面經營小酒館,希望存下第一桶金。小酒館裡熱門音樂交織著鼎沸人聲,她順著吧台的視野望出去,在這豪宅林立的區域,讓她深刻感受到台灣貧富之間的差距。
Vita的感慨也是台北人的共同心聲,高不可攀的房價,積累成滾滾民怨,讓政府不得不祭出提高不動產持有稅。但政府喊了多年的21項「健全房市」措施,在她眼中看來,政策根本沒效。
她說,這幾年政府喊「打房」,不但房價愈打愈高,買不起房子的無殼蝸牛,還得面對租金不斷上漲的窘境,而房東為了隱藏租金收入、不想繳稅,拒絕她想遷入戶籍、申請租金補貼的請求,同時要求她不得申報房租支出,不然就得漲房租。
面對社福補貼制度與不動產稅制的雙重不公,Vita看看自己扁扁的荷包,還能做什麼,只能選擇隱忍。但3月18日掀起的太陽花學運,激起她心中的共鳴,跟著學生走上凱道,要政府重視青年人的訴求。
「政府打房,打得要死不活!」40歲出頭的陳小姐,準備購置人生第一間房。凡事精打細算的她,是不折不扣的「小資女孩」,從去年決定買房開始,便四處看房,台北市精華地段的高房價令她咋舌,只好愈看離市區愈遠,最後認命地落腳三峽。
「要存錢在台北市精華地段買房,至少要等半世紀!」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莊孟翰表示,政府日前公布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達15.01倍,但據統計,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遠比官方預估更高,恐高達35.79倍,等於一家人得工作半輩子不吃不喝,才買得起台北市的新屋,壓力大的驚人。
莊孟翰說,稅制和房市息息相關,九○年代初期房市不景氣,政府大幅調降土增稅、遺贈稅,雖拉高了房市成交量,卻也引進海外資金,找不到去化管道的資金集中流向房市,哄抬房價,有自住需求的人反而買不起房,讓高房價成為民怨之首。
當台灣變成投機客的「炒房樂園」,財政部說,就是因為房地產課稅的稅基,偏離市價太多所致。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說,現行不動產課稅制度,是以遠低於不動產實質價值的公告地價、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現值為稅基,雖是由地價審議委員會所評定,「但30年來幾乎都沒有改變,跟市價落差很多。」
林建甫認為,現在任何買賣都是實價,只有房地產不能實價估算,實在很沒道理,凸顯國內不動產稅制「大翻修」的必要。面對高房價,政府改革的首要之務,應是建立有效而合理的土地與房屋評議機制,進一步擴大稅基。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房價所得比與貸款負擔率的攀升,均反映民眾房價負擔能力的惡化,問題除了出在房價高漲之外,民眾薪資長期停滯、實質所得不增反減,更是關鍵所在。
要解決高房價的問題,的確,除了不動產稅制改革之外,仍需要住宅、金融、交通的配套措施,不能只要求財政部!但問題是行政院有沒有決心來整合政策工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