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家庭、學校或職場,「溝通」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尤其對微型事業而言,需要對外溝通時,不可能像大型企業一樣設立公關部門或外聘公關公司負責對外溝通,因此,微型企業主在進行異業結盟或是與客戶溝通時,該怎麼提升自己的溝通力,也就變得格外重要。
想要有效達到溝通目的,首先得對「溝通」要有正確認識。很多人常常將「溝通」與「表達」、「說服」混為一談,以致於弄錯方法及目的,而導致溝通失敗,卻又不知其所以然。
雖然為了能夠說服對方改變態度,確實需要有效與適當的溝通能力,但溝通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後續的說服、談判或協商打基礎。關鍵在於是否能透過溝通,建立彼此良好的關係,雙方都能理解且尊重彼此的觀點,否則就算雙方面對面「交談」,卻可能只是「談話不談心」,雙方只是在各說各話,並沒有在進行實質的溝通。
想有效達到溝通目的,企業主首先要發展一系列的溝通技能,因不同的溝通情境,需要不同的人際溝通能力。
例如,當客戶因為損失而感到難過時,我們需要同理心及同情心;異業結盟談判彼此的合作條件時,要有面對衝突的情緒控制能力;想要保持建設性的溝通,則需要傾聽及建立友善氣氛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中,其實並沒有特定的一套技能,完全要視溝通情境、對象及議題而定。
簡單來說,與客戶溝通時,需要的是理解並尊重客戶的感受,一直談論自己過去處理的經驗,不會有溝通效果;但如果是要進行異業結盟,為了要讓對方更了解你,深入談論你自己則有其必要;如果發現對方不會或不想溝通,還得研判是要堅持溝通內容,拒絕妥協,抑或是為了避免關係破壞,而選擇讓步。
因此,為了確保溝通保持順暢,發展「雙方觀點(dual perspective)」的能力是重要的。我們必須能夠對自己及對方的觀點、信仰、想法和感覺,都能有所了解。不僅要了解對方如何看待自己和溝通情境的想法和感覺,也要設法讓對方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無法接受他人的觀點,往往是溝通失敗的主因。雖然每個人看待事物,都會從自身的需求或經驗出發,多半也會期待溝通的結果能如自己所願,但如果在溝通過程中,強加自己的觀點在他人身上,或是用自己的角度來詮釋他人的經驗,往往很達到溝通目的。
例如:異業結盟時,對方對於資金調度有疑慮,如果只是因為自己過去跟銀行往來的經驗順利,就以為對方只是大驚小怪或是存心刁難,卻忽略對方可能曾經有過與銀行往來不愉快的經驗,兩者之間的溝通,自然就很難順暢。
但不管是要讓自己接受對方的觀點,或是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其實都不容易。就像主管常會因自己職責所在,不易了解新進員工的觀點,或直接套用自己「曾經」當新進員工的經驗,卻忽略了時空環境背景的差異,用這種「自以為是」的方式溝通,通常不會有好的結果。
要改善使用「雙方觀點」的能力,首先,要注意從自己角度看待事情的傾向,然後練習「拒絕」;其次,仔細「傾聽」別人如何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感覺;最後,對他人提出的想法和感覺,至少要表示出「興趣」,傳達出你想要了解的態度,以增進你對知覺和回應他人觀點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溝通。(本文作者為微型及個人事業支援與輔導計畫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