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洗腦 重啟新創元氣

Foto

《編者按》 系列3-3→尋找科技新藍海 外有「挖角」威脅、內有「缺人」恐慌, 台灣科技業難道只能坐以待斃嗎? 科技人,打起精神,重燃起「創業」的鬥志吧!

全球科技製造業生態環境丕變,台灣面臨科技人才外流,以及基礎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影響台灣科技產業長期發展動能。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指出,台灣科技產業未來的發展一定要靠新創事業推動,如何激發出新一代創業風潮是現在產官學界思索的重點。

蔡清彥直言「台灣新創事業活潑,但是缺少連結,沒有好的創投環境培育新創公司。」他提出建言,政府應該提高產業前瞻應用研究經費,促成高科技新創事業,帶動產業結構轉型。更要重視早期創業(early stage)的投資,讓創投成為振興產業的政策工具。政府還要提供誘因,進行相關人才、資金等制度鬆綁,讓全球創業家願意到台灣來投資。

大企業家 多投資年輕人

30年前台灣成功的產業轉型,造就了現在輝煌的半導體產業。但是過去10年台灣錯過了兩波產業典範轉移,第一個就是從PC進入智慧型手機產業,另一個就是現在蓬勃發展的社群網站,很可惜都沒能跟上浪潮。現今台灣高科技產業正面臨關鍵的轉折點,應該要再度啟動創業的風潮,以新創事業來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到創新密集產業,呼籲大企業家能夠多投資台灣的新創事業,為台灣的經濟找到新的成長引擎。現在台灣已經有很多國際級公司,科技產業也有很好的基礎。

政府修法 活絡創投資金

新一代的年輕人生活環境比較富裕,更習於使用網路、科技應用,對公共事務也很熱情。台灣產業不像韓國集中在幾個大企業,中小企業活潑,在各行各業都有佼佼者,其實創新創業的機會更多。但是要創造好的環境,把這股熱情轉換為使命感、驅動力,更勇於創業,給台灣年輕人一個機會,讓台灣有機會再次成為世界領先的經濟體,是產官學要思索的重點。

 台灣現在創投不足,影響到新創公司發展,在2000年創投業投入資金大約是新台幣308億元,到了2011年銳減至65億元,其中早期創業的投資更只有9億元,台灣創投事業處於低潮期。政府應該更重視早期創業的投資,讓創投成為振興產業的政策工具。因為新創公司的風險高,政府一定要對新創公司鬆綁、提供誘因。建議可以考慮適用於早期創投的法人投資抵減制度、恢復研發費用投資抵減5年內稅額制度,和技術股緩課稅等。在吸引人才方面,應鬆綁外來創業人才居留,讓全球創業家願意來到台灣。

另方面,攸關產業長期發展的前瞻技術應該受到政府重視,使產業前瞻應用技術能更積極擔任產業轉型的致動者。建議該調整科技預算審查制度彈性,以合適指標,例如民間收入比例及衍生新創公司數來決定。並提高產業前瞻應用研究經費、自主管理與彈性運用之block funding占比提高至3分之1。

從基礎出發 前進新領域

 台灣過去30年在IC產業累積了雄厚實力,零組件產業也具有世界一流的水準,可以在既有的基礎之上,往其他產業做進一步延伸。以能源產業來說,除了在既有的技術上進一步開發、加值之外,市場性也不是問題,是值得投入的潛力產業。

 今年工研院所研發的纖維素生質丁醇技術即是能源技術研發的重大成果,可以將農林廢棄物轉變成價值非凡的石油替代品,讓台灣在生質能源科技的實力得到關鍵性的發展。工研院將能源國家型計畫石油基金研發成果「近無碳損纖維素生質丁醇技術」以高達1.5億元的技轉金額,技轉給新成立的鼎唐能源科技,就是看準未來生質丁醇在國際化學品原料以及先進生質燃料市場的發展潛力,期許鼎唐公司成為台灣能源產業的台積電。

另外,現在大家都看好高齡

化社會來臨所帶來的商機,例

如健身、生理資訊監測、遠距

醫療照護等,已經成為最具發展

潛力的新興產業。

 行動健康裝置商機,也為相關供應鏈廠商帶來影響。例如輕薄短小、舒適性、低功耗、高感測度等多功能需求,也帶動精微零組件、相關IC及感測元件的開發等,而這些都是台灣廠商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