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軟硬整合人才 不輸矽谷

Foto

就在各界針對年輕人22K的薪水討論得沸沸揚揚之際,矽谷天使投資人、Cherubic Ventures創辦人鄭博仁說,「現在矽谷的創業者,產品一放上募資網站Kickstarter後,就開始往亞洲、台灣尋找製造商」。

原因無他,因為愈來愈多創業者開始以軟硬體整合的概念設計產品,而懂得產品製造者,都在亞洲地區,尤其是台灣。

今年初Google台灣招募百人,當時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就曾經表示「台灣不少軟體人才均具備有硬體產品的研發能力,這樣的人才是稀有寶貴的,矽谷也找不到這樣的人才」。

而工研院旗下的TMI(台灣創意工場)則是成立HWTrek平台,邀請台灣供應鏈廠商與國際新公司共同合作,已經有超過400個國際新創軟硬體公司在這個平台上。而台灣的製造大廠包括緯創、大聯大及佳世達也已經加入。

趨勢大師、PChome集團董事長詹宏志也表示,台灣所有的網路業者要花時間思考,如何「槓桿」台灣在既有的硬體產業上的全球優勢,在軟硬整合的趨勢中,找到台灣產業升級的能量。

而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建成也指出,台灣在軟硬體整合優勢上具有相當好的機會,但要關注消費者的需求,思考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就能夠找到對的產品。

但台灣的優勢在於人才、還有軟硬整合的能力。鄭博仁認為,台灣的人才不會比矽谷、大陸來得差,其實人才素質差不多。反而,台灣的人才更有穩定性及責任感。唯一可惜的是,台灣人才的國際視野仍偏不足,這影響到創業的眼界及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