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陳冲:金融業要學習跨領域整合

Foto

BANK 3.0已成為最新的銀行業「顯學」,多家銀行高層相繼宣示要往BANK 3.0之路邁進,然而,儘管各國銀高層都意識到這股網路新科技趨勢即將改變金融業的經營,但要如何才能上手?對金融業有深入了解的總統府資政陳冲切入重點直言,主事者必須要有雙重結合電腦科技業務面的功力之外,一個稱職的CIO,定義也將與以往不同。

陳冲指出,過去對CIO(資訊長)的定義,多半僅著重在對電腦技術等硬體設備的專業,但現在由於網路已然成為重要的行銷工具與通路,因此,稱職的資訊長,除了以往對電腦技術的專業之外,也必須對業務、服務內容、產品特性、行銷策略等,有通盤的了解,才能真正的靈活運用網路新科技,事半功倍協助銀行把產品及服務透過最有效率的通路傳達到消費者:「必須要有跨領域整合的能力」。

陳冲分析,IT的進步,可讓銀行借力使力,在改變商品內容的同時,也有助於業務面更廣泛的向外衍伸,此時CIO在專業上更需要跨領域、全方位,除了過去一般要求的對資訊工程硬體面的專業,他還必須進一步了解產品的內容特性,以及行銷的重點與主力訴求。

陳冲認為,銀行業經營最重要的,不外乎將商品、通路、客戶等三大面向,作最妥適的連結與規劃,面對金融創新科技竄起,不論是CIO,或是更高位階的董事長、總經理等主其事者,都必須具備上述跨領域的多重專業,才能有效整合。

此外,陳冲更進一步提出充分掌握公司全體人力資源最新概況的重要,包括在資訊及各類型產品、服務部門的分布,如此一來,CIO或董總等主事者,才能在調兵遣將之際,有最精準的參考依據。

對於分行的實體通路與網路的虛擬通路,陳冲以「鐘擺效應」來說明他獨到的觀察。他認為,即使網路金融崛起,但實體分行仍有存在的價值,絕不可能完全被取代,未來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相較於以往的差異,主要是在於比重上的不同,虛擬的網路通路會大幅增加,但分行實體通路也絕不會消失。

陳冲以「網路實體化、實體網路化」對此比喻:「就好比,很多網路商店發展到某種程度時,就會開設實體的店鋪,但實體店面開很多的企業,也會想轉進網路領域,是一樣的道理」。

陳冲也認為,隨著金融網路化時代來臨,或許過去偏鄉礙於銀行分行家數太少、金融服務不足的情況可以改善,但陳冲也同時強調,改善的前提,必須是「數位落差」要能有效填補,例如偏鄉的infrastructure(資訊硬體設備)起碼要夠,當地民眾要懂得使用網路才行:「倘若偏鄉民眾連按鍵都不會按,不會操作網路,就算網路金融發達,他們也無力使用」。

新金融科技竄起的另外一個影響,就是金融就業機構的轉型。陳冲認為,科技、創新,不只是對銀行,也會對其他產業激發出在業務、功能、範疇等多層次的改變,也會影響到相關從業人員的職場生涯,必須調整、轉型。

但陳冲認為,儘管對不熟悉網路金融的從業人員職場生涯的確免不了會有衝擊,「但不至於會out of job」,重點要看如何因應。陳冲舉例,像以前銀行有打字小姐,但之後有文字處理機、乃至於電腦之後,打字小姐在銀行消失,但打字的相關工作卻還是存在,例如,包括打字軟體的研發、甚至有打字店的存在,這些店訴求的就是打字之外還加上優良的美工排版等。

因此陳冲以此為喻,認為即使新金融科技崛起,但並不代表現在的銀行人員工作就會被大量排擠,只要能自我提升,衝擊一定會降低。

對於監理機關的因應之道,陳冲則認為,最重要的在於觀念必須突破傳統思維限制,監理機關現有的資訊人才雖然有限,但不致構成管理面的障礙:「就像會開飛機的人,不見得會製造飛機」,反而是觀念上能否調整,才是能否順應科技趨勢,讓管理跟得上時代的重點。

陳冲舉例,像30、40年前,匯兌都被視為銀行業專屬業務,但在BANK 3.0來臨之際,監理機關也必須要有認知,未來匯兌在網路金融科技的發展下,銀行業之外的業者也可進行,因此監理機關必須有自覺,過去的風控與管理模式必須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