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工作者勞動權益小組」26日在舉行成立記者會表示,記者真的都有「病」,但這個「病」不完全是鄉民罵的「腦殘」,根據問卷調查,許多記者在血汗的勞動環境之下,出現如失眠、內分泌失調甚至墮胎、流產等身心問題。在媒體工作超過十年,不可否認這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大多時候的生活作息也異於多數上班族,但記者針對這篇新聞下了個「記者墮胎流產 血汗生活大揭露」的標題,才真的讓我覺得,媒體真的是有病,而且病得不輕。
回到媒體和大眾最常互相指責的「斷章取義」問題,就這個記者會來看,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所言,「如果我們給的環境不是一個『人』的環境,怎麼能期待媒體報導超越這樣的限制?」,他也盼媒體產業和社會大眾都重新思考,到底要給社會什麼樣的報導、投注多少資源和好的工作環境給媒體。這樣的一個觀點,確實值得我們共同思考。
但所謂回收155份線上自填、滾雪球抽樣的有效問卷,所揭露的媒體產業「血汗慘況」,有些在我聽來,真的有如天方夜譚。例如其中提到,有平面媒體主管要求女記者「輪流懷孕」,當記者請產假時又不願意建立健全的「職代制度」填補人力,反而操死該組或他組同事;也有記者從其他媒體跳槽,發現懷孕,長官也得知,但新人記者不敢請育嬰假,最後墮胎。
就我工作過的兩大平面媒體,記者休產假和育嬰假而讓代班人頻呼「爆肝」、「累爆」的情況確實不少,但說到因此被迫墮胎,除了「扯」外,我想不到更好的用字。這樣的事情,在媒體絕對是個案,就算真有記者因「不敢請育嬰假」而決定不生下小孩,這是個人選擇,把標題和文章引導至記者因工作被迫墮胎,進而引至所謂血汗生活,實在矯情到讓人無法容忍。
媒體是責任制的工作,不可諱言,部分媒體人真的常超時工作、晨昏顛倒,職業傷害也不少,但在媒體工作這麼多年以來,容我說句真心話,如文中所說「跑新聞怕漏接電話」的記者,人數未必比「還沒下班就不接電話也找不到人」的記者多很多。至於攝影記者是否因器材過重脊歪、記者是不是因過度用力打字造成韌帶發炎,我只有一句話:「每個工作都有職業傷害」,這是個人選擇,怨不得別人。
身為媒體工作者,其實很樂意看到有人為媒體人爭取權益,討論什麼是合理的工作環境,如何創造出更好的新聞表現空間,但是這樣的一個出發點,到最後如果只是衍伸成「環境差,所以媒體人難以努力」或是「記者是血汗行業」,是不是也就違背了初衷?更何況身為媒體工作者,如果對自己的工作可以下得出諸如墮胎流產、血汗生活這類的標題,換個工作,是不是比較直接和實際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