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誰是台股最後大戶

Foto

證所稅的大戶條款明年要不要上路,最近又引起熱烈討論。有人問我,國內股市究竟還有那些大戶?

 按主管機關的統計,現在一季交易量在5億以上的大戶已不到800戶。若再認真想想,市場上還叫得出字號的,就僅賸屈指可數的少數幾位。而今年市場風波不斷,大戶真的一個個逐漸消失中,像賈姓大戶的假外資帳戶,日前才被金管會踢爆註銷;帝寶幫在這次毒油事件中被徹底的下架;幸運一點的像是林姓大戶提早轉型,化身成為多家生技公司的董藍事…真的要說,台股那還有什麼大戶?

 大戶的存在,對市場的重要性除了多金交易量可觀外,還經常扮演市場領頭羊的角色,此現象放眼全球皆然。像國際大行的報告足以左右市場,股神巴菲特,債券天王葛洛斯,各市場都有明星,大家各書己見,只要不涉及內線,就可以高談擴論,自然會吸引人氣匯聚,搞活市場。少見像國內市場一樣,用各種政策力量要大戶消失,要外資禁聲,結果只賸財政部長及金管會主委天天被追著要公開解盤,而同一套永遠看多的老梗用多了,自然是觀眾離席,玩家退場,人氣渙散。

 現在市場量縮的連鎖衝擊,券商開始虧錢,證交稅收開始縮水,還有企業籌資不易等負面影響逐漸顯現。立法委員才又發動連署,想藉把大戶條款的門檻從十億提高到五十億的手段,來重新吸引資金回流。就趨勢來看,市場自然是愈開放愈好,但大戶條款真是讓股市量縮的主因嗎?

 且看看最近的資金流向:在台股,外資賣超千億還未回補完畢,散戶融資又撤了150億。在基金市場中,台股基金規模降至三年多來新低,而標榜投資對岸的大中華股票基金,卻創募集新高鋒。連國內僅賸的多金投資大戶─壽險法人,最近也熱衷於投資人民幣債券及搶買大陸阿里巴巴、中國銀行的股票承銷案…

 市場不是沒有錢,而是錢不斷的往外流。股市要能魅惑投資大戶的條件,終究還是各市場的經濟基本面,只要市場有利可圖,課稅那是重點。

 不要讓台灣經濟實力,在國內政治惡質化的環境摧殘下,繼續枯萎下去,才是活絡股市的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