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這種事沒有,你要借錢給別人,怕別人不向你借,於是還付利息給他,以換取他同意向你借錢。
這樣的新鮮事正是歐洲公債當前的寫照,而且已逐漸成為一種常態。根據估計,目前歐洲公債市場有四分之一的殖利率都是在0以下,大約在2兆美元左右。
負殖利率是一個什麼概念?簡單地說,就是花錢買借錢給政府的權利,寧願承擔公債到期後的虧損。這在過去非常罕見,不過近來在歐美日公債都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尤其是歐洲。有許多交易商表示這是平生僅見。金融時報將這種現象稱為歐債的奇幻世界。
為何如此?公債的價格與殖利率是呈反向的關係,價格走高,殖利率就告下降,殖利率上升,就意味公債價格下跌。如今歐洲公債有許多的殖利率都降為負值,即代表市場對其需求大,資金搶著買進公債,使其價格揚升。
已開發國家公債向來有避險天堂的稱號,歐元區經濟欲振乏力,陷入通貨緊縮的風險擴大,再加上希臘再度上演破產與自歐元區出走的危機,使得市場風險趨避的意識大升,對德國等歐洲公債需求旺盛,而殖利率降為負值,代表投資人不惜代價要獲得相對安全的資產。
在此同時,為振興經濟與刺激通膨,歐洲國家央行紛紛把其官方利率降為負值,如瑞士與丹麥央行的政策利率目前分別在負0.75%與負0.85%,歐洲央行也在去年其存款利率降到負0.2%。這樣的情況也帶動公債殖利率趨於0之下。
如今歐洲央行又啟動了其量化寬鬆的購債行動。此一至少為期19個月的行動將為歐元區經濟體系挹注1.1兆歐元。這項行動儘管才開始,已使得歐洲公債殖利率跌到歷史低點,連指標性的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都已迫近0的水準。而歐洲央行購買底線是殖利率為負0.2%,這也意味歐洲公債殖利率還有降低的空間。
基本上,公債殖利率走低代表市場對經濟前景看淡,通膨預期心理低落,然而歐洲國家央行卻是以人為的方式來壓低殖利率,造成市場的扭曲。長期來看,負殖利率在形成資產泡沫的同時,也會壓抑銀行融資與企業投資意願,進而損及市場流動性。所以說,歐債的新常態最好也別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