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公民團體 如雨後春筍

Foto

早晨,臺大旁的「後門咖啡」裡,牆上掛著好幾張相片,有的是青年在嘶吼,有的則是學生拿著「反迫遷」的看板站在街頭,黑白色系令人心情沉重,櫃檯上則擺著一疊「割闌尾」的傳單。近1年來,社會議題的攝影展、座談會在這兒月月上演,年輕學生到這裡討論、看展,「社運沙龍」應運而生。

 黃守達在一角靜靜啜飲著咖啡,戴著金邊眼鏡,透著股文青氣息。他是臺大法律所碩士生,去年參加太陽花運動,近日內即將面對碩士論文口試。對於未來,畢業不等於失業,黃守達已打算3月底離校後,要去立法院或市議會找工作,從民代助理開始,走入政治。

 318運動後延續高漲的公民浪潮,新興社團紛紛成立,包含學運領袖林飛帆、陳為廷領軍的「島國前進」、部分學運幹部合組的「民主鬥陣」、前基進側翼成員妖西(劉敬文)自組的「福爾摩鯊會社」,還有目標臺灣獨立的「臺左維新」等。

 走出舒適圈、走進政治圈

 曾是學運決策核心的黃守達與這些團體都很熟識,他分析,運動者會因理念不同而自組團體,這是大型社運後常見的現象,同時也會啟發大量青年開始「走出舒適圈、走進政治圈」,熱絡的公共討論逐漸在全臺扎根。

 公民社團分門別派,有的專攻特定議題,如島國前進近期專注於公投法修正,與其他團體共推「410還權於民行動」,擬於318重返立院;另外像臺左維新、民主鬥陣,則分別關注高中歷史課綱微調、割闌尾計畫或華航工會黃絲帶行動。

 另一種團體以發展政治實力為目標,「有人搞社運,但該要有人搞政治」,妖西明白地說,雖然很多人不喜歡民進黨,但從九合一選舉的棄保效應可知,人民會「保住非國民黨且最可能贏的人」,因此他推出「開放民進黨行動」,擬於4月份與上百名青年集體入黨,盼成為民進黨內不同的聲音。

 喝了一口咖啡,黃守達緩緩地說,入黨不是新觀念,只是現在有人大張旗鼓講出來,關鍵在於青年須秉持清楚的政治目標、理念再入黨,才能發揮內部影響力,若只是一盤散沙,終究只會成為他人的一部分。

不滿藍綠 第三勢力崛起

 因為不想和藍綠攪和,第三勢力也趁機崛起,「公民組合」理事長范雲已敲定籌組「社會民主黨」,並宣布參選立委,從公民組合分出的「時代力量」則率先公布名單,其中赫見洪仲丘的姊姊洪慈庸、洪案義務律師等人。

 臺灣公民力量拔地而起,呼籲改革的聲音方興未艾,黃守達看著窗外走過的大學生說,臺灣下一波政治鬥爭既是理念之爭,亦是方法、程序之爭,「過程有些時候會比結果更重要」;社團與政黨除了要努力以專業激發人民政治參與的興趣,還要致力提高自己的「獲勝價值」,因為「人們想要的不只是改變,還有改變的可能」。(郭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