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婉君們」讓執政黨摔了一大跤,記取前車之鑑,行政院開始重視網路的運用,時時邀約青年座談,內閣開了一堂堂網路課,為官員「換腦課」,在青年眼中,內閣的頭腦還換得了嗎?
「很難啦!」福爾摩鯊會社社長妖西(劉敬文)直接吐槽,在他眼中,這些官員是寫毛筆的世代,回家究竟能和兒孫講上幾句?如此作法是作秀!
臺大法律所碩士生黃守達以「雞蛋說」舉例,青年是顆「雞蛋」,網友言論只是雞蛋殼,過去蛋殼把政府弄得很慘,現在政府很認真看待它,卻沒見到蛋白、蛋黃,終究仍無法得知雞蛋在想什麼。
青年們建議,「心態正確、切勿敷衍」,是拉攏網友的首要關鍵。民主鬥陣發言人吳崢說,很多官員用排斥網路,或用「去異世界探險」的心情接觸,但說穿了網路與報紙等媒體都是乘載訊息的管道。
妖西提醒,官員接觸網友別想敷衍人,沒人會理政令宣導,若派來的人沒承諾又無法負責,鐵定會被「噓爆」。
第二關鍵是「仔細觀察、理性回應」。輔大生科系學生劉哲瑋說,政府應過濾激進、無效言論,有系統邏輯地蒐集真正的網路民意,才能知道施政的調整方向。
吳崢建議官員應以理服人,因為網路是公開的辯論場,言之有理就有支持者,像是廢死聯盟的訴求常被網友吐槽,但他們願意理性、耐心解釋,力挺者也不少。
第三關鍵是「微服出巡、牽鼻子走」。劉哲瑋建議,首長自己平日就應匿名上網蒐集言論,才能在第一線見到政策盲點。臺大新聞所教授彭文正更認為,最好讓重要政策「由這些民意牽著鼻子走」,才能真正順應民意。
除了「大人們」該換腦,青年們也是,尤其是在兩岸關係上。師大大傳系教授胡幼偉認為,年輕人充滿改革熱情,但應建築在對臺灣社會的正確理解上,不能空想兩岸是何種關係,就高喊「親中賣臺」,應該體認到很多人主張「更開放臺灣市場」,為的是臺灣生存利益。
2015年,大家都該上一堂「換腦課」,「大人們」該走進網路世界,聽聽年輕人的抱怨,及時提出明確的改變。青年們也該走出網路世界,廣泛了解臺灣與中國甚至是和其他國家間的關係,跳脫制式、激情的政治口號與思考框架,才能找到臺灣的未來道路。(郭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