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對於「創業成功」的描述,十之八九都是寄望在資本市場,順利公開籌資、掛牌上市。
在資金極度匱乏和持續成功募資之間,新創團隊目前在台灣有了更多的機會,因為天使來了、新的創投基金上路了,多層次資本市場也代表了更多的出場管道,不合宜的「僵屍創業」將被清理出戰場,降低社會的成本付出。
在台灣,剛創業時資金來源最常靠著「F4」(父母、家人、親朋好友)。以2012年成立Nomads遊戲開發工作室並擔任製作人的陳鵬仁而言,其實際投資金額台幣150萬元,就來自「F4」。
陳鵬仁說,創業籌資有三個管道:銀行借、找創投都不容易。他也向政府申請過SBIR(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數位內容產業補助計畫等等,結果陷入寫報告災難,耗掉他創業的大半精力。
愛情公寓總經理林志銘,則把創業資金來源寄望在早期投資的「天使投資人」,特別是曾在房市及股市吃過甜頭的長輩們。
中華民國創投公會秘書長蘇拾忠,在經歷20多年的傳統創投業之後,去年開始投入台灣天使協會,今年5月再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成立天使俱樂部,準備召集100位天使投資人一起行動。
蘇拾忠表示,新創團隊現在拿到天使資金的機會,比過去5年多了許多,若已送進立法院的公司法新增「閉鎖型公司」專章能夠順利立法,會有更多投資人願意加入天使陣營,「唯有天使活絡了,讓新創團隊長成新創事業,聚焦在掛牌前的創投基金,才有接手投資的標的,後面的公開資本市場也才有源源不絕的新申請案。」
隨著政府有意構建友善的創業環境,台灣證交所及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協力發展的多層次台灣資本市場,視企業經營狀況、資本額、財務實力的成長與改變,有創櫃、興櫃、上櫃,到上市等等不同階段的公開募資平台。
前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科技組長楊啟航指出,多層次資本市場提供「進階式」企業成長,也能換個角度看,這也是淘汰制,不適合的「僵屍創業」就應勇於放掉,如矽谷就有專門收購新創事業的併購基金,台灣在這部份還有待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