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BP:未來20年全球能源格局嬗變

Foto

根據《展望》預測,2015 至2035年,全球GDP翻倍,能源需求僅增加約30%。在2035年之前,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仍然是主導能源。天然氣的增速超過石油和煤炭。全球煤炭消費量在未來20 年將達到峰值。與此同時,世界能源結構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本刊部分刊載由BP提供的報告文本,根據《展望》編輯整理。

誰是未來世界能源之王?

BP認為,在未來20年,由於中國大陸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世界GDP 增長近一倍(年均增長3.4%),世界人口增加了約15億,達到88億。伴隨著全球超20億人口脫離低收入,進入中產階級,生活質量提高,對能源的整體需求將會持續擴大。到2035年世界能源需求預期增加30% 左右。年均增長1.3%。然而,能源需求的這一增長速度明顯低於全球GDP 年均3.4% 的預期增長速度,這反映出了由於技術進步和對環境的關注使得能效得到提升。

到2035年,石油仍舊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天然氣將超越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仍然是主導能源,佔世界能源總供給量的75% 以上(2015年為85%)。到2035年,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在一次能源(從自然界開採,直接被使用的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分別為29%、25% 和24%。

石油的消費量還會增加,但是其增速會逐步放緩(預計年均0.7%);天然氣年均消費增速為1.6%;可再生能源將會成為消費增速最快的能源(年均7.1%),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將從2015年的3%上升到2035年的10%;水電和核能增速則相對比較緩慢,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相對穩定,到2035年分別為7%、5%。

全球能源結構逐步轉型

BP指出,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之所以轉變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二是能源密集型行業的轉移,而這兩點在中國尤為明顯。未來能源消費的主力仍舊是工業、建築以及交通三大領域,但這三個領域的能源消費增速都會放緩。

相形之下,非燃料用途的能源需求增長(特別是石油化工產品原料)仍相對強健(年均2.1%),部分原因在於其效率提高範圍有限。因此,儘管僅佔當前終端能源使用的一小部分(6%),非燃料能源使用在展望期末期成為化石燃料需求增長的最大來源。石油約佔非燃料部門增長的三分之二,而天然氣佔剩下的大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展望》預測,世界經濟的電氣化程度將繼續加深。在展望期內,全球有三分之二的新增能源消費都將用於發電。因此,用於發電的能源佔比從2015年的42%上升到2035年的47%。正是由於電力消費的成長,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被拉動,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都將用於發電。

此外,碳排放量在展望期內將增加約13%,遠遠超過國際能源署450情景的預測。但碳排放量年均增速預計為0.6%,遠低於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2.1%)。

預期碳排放增長放緩,反映了能源強度下降、能源結構變化的速度加快,其中煤炭消費急速趨緩,而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水電共佔展望期內能源增量的近80%。低碳化是能源轉型的一大特徵。

石油是夕陽產業?

據《展望》預測,全球液體燃料需求(石油、生物燃料及其他液體燃料)增加全部來自新興經濟體(中國大陸、印度等地),而經合組織(OECD)國家對石油的需求每日將下降800萬桶。液體燃料需求到2035年將達每日1.1億桶(比2015年增加約14%)。

交通部門消耗著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佔據石油總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二左右。到21世紀30年代初,石油的非燃料用途將成為石油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整個展望期內,非燃燒用途需求增加了每日600萬桶。

BP認為,行旅方式的快速革命可能影響石油需求。行旅革命具有不確定性(自動駕駛車、共享汽車的發展前景還不確定),其發展的快慢對石油需求有影響。未來20年,石油的需求還會成長,但需求增速將會減緩。

在展望預測的時期內,石油仍是全球主要燃料。目前,全球探明的石油技術可採儲量約為2.6兆桶。足夠用到2050年。其中有65%位於中東、前蘇聯國家和北美洲。但到2035 年,全球累計石油需求量預計為約0.7兆桶,充裕的石油資源與石油需求增長趨緩,彼此形成強烈對比。

到2035 年,70%的新增石油供應量將會來自於OPEC國家達到每日4,800萬桶。未來全球的三大石油產區將是中東OPEC國家、美國和俄羅斯,份額將從2015年的56%增加到2035年的63%。

由於供應量充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很難說石油是一種稀缺品。從石油供給量的角度看,目前全球還有比較豐富的石油資源,至少在未來30 年,石油都不太可能成為夕陽產業。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18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https://www.facebook.com/duoweitw/